近年来,欧洲的经济状况可谓岌岌可危。能源价格暴涨,军费开支像无底洞一样吞噬财政,普通民众的医疗和教育负担也日益加重。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于2025年10月3日接受匈牙利媒体《Partizán》采访时,突然抛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她直言不讳地透露,早在2021年,她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提议,推动欧盟与俄罗斯普京直接对话,旨在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然而这一提议却被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强烈反对。默克尔的这番话一经曝光,立刻在欧洲政坛引发轩然大波,许多人纷纷开始推卸责任,默克尔的言论也被视为把“锅”甩给了东欧国家。
为了更好理解这一事件,我们先回顾一下背景。2021年6月,俄罗斯已在乌克兰边境集结军队,那时,虽然明斯克协议已经实施了几年,但普京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诚意。正因如此,默克尔和马克龙在欧盟理事会上提出了一个新提案:希望建立一个新的对话机制,让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与俄罗斯面对面谈论能源、安全和边境等问题。当时的欧盟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27个成员国的领导人聚集一堂,讨论对俄政策。默克尔回忆称,彼时她觉得普京对明斯克协议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必须迅速采取新的途径,避免欧俄关系完全破裂。
然而,默克尔和马克龙的提议遭到了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反对。波兰的当时领导人坚决不同意,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都站在同一阵线。他们担心,如果欧盟直接与俄罗斯对话,可能会破坏对俄政策的统一性,导致一些国家单方面做出让步,从而威胁到东欧的安全。最终,这个提议在峰会上未能通过,欧盟与俄罗斯的对话渠道因此被封锁。默克尔在采访中指出,正是因为这些东欧国家的阻挠,欧盟未能与俄罗斯达成新的妥协,政治对话因此中断。更糟糕的是,疫情爆发后,面对面的会谈变得更加困难,大家只能通过视频交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最终对乌克兰发动了军事行动。
默克尔的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她在采访中一再强调,2021年6月的欧盟理事会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采访一经发布,波兰外交部便第一时间作出反击。波兰前总理马泰乌什·莫拉维茨基于2025年10月6日发文,批评默克尔是在推卸责任,并指责她是过去百年里对欧洲危害最大的德国政客之一。波兰现任总理唐纳德·图斯克的团队也通过官方渠道回应,强调波兰一直在支持欧盟团结应对俄罗斯的侵略,并且自2022年起,波兰已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援,包括坦克和弹药,总金额超过数十亿欧元。波兰认为,默克尔这种言论是在倒打一耙,因为德国过去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太深,北溪管道项目正是她在任时推动的。从2011年第一条管道的启动,到2019年北溪2号的铺设完成,这使得俄罗斯从中获利匪浅。
波罗的海三国的反应更为激烈。爱沙尼亚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马尔科·米赫凯尔松于2025年10月6日公开表示,默克尔的发言“令人作呕”,并且将给她的政治生涯抹黑。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也通过声明指出,德国的能源政策才是问题的根源,北溪管道使得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加剧。自2022年起,欧盟支付给俄罗斯的能源费用已经超过2130亿欧元,而这些资金间接支持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拉脱维亚前总理克里什亚尼斯·卡林斯在10月7日的采访中提到,默克尔对普京太过天真,波罗的海国家早在多年以前就警告过俄罗斯的扩张意图,但德国当时并未予以重视。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的办公室也发布了联合声明,三国领导人在维尔纽斯协调后,批评默克尔忽视了俄罗斯单方面违反明斯克协议的事实,比如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以及支持乌克兰东部的分裂势力。
有趣的是,俄罗斯方面却支持默克尔的说法。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在2025年10月7日的记者会上表示,默克尔的观点有其道理,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确实阻碍了和平努力。他还指出,欧盟内部的分歧让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行动。自2022年起,俄罗斯切断了部分天然气供应,导致欧洲的能源危机加剧,德国被迫转向美国液化天然气,价格暴涨。欧盟也从2022年3月开始对俄实施多轮制裁,包括禁止进口煤炭和石油,但这也给欧洲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货膨胀一度飙升至两位数。
这场关于默克尔言论的争议,揭示了当前欧洲各国在对俄政策上的深刻分歧,也暴露了德国与东欧国家在能源和安全问题上的不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