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现货黄金在4188美元/盎司左右震荡,国内黄金T D报价冲上956.65元/克,单日涨幅1.31%,沪金期货更是突破963.96元/克高位。
昨晚国际金价一夜暴涨40美元,直接冲破4150美元关键阻力位,这场突如其来的行情让市场彻底沸腾了。 但我要说,这绝不是短期炒作,机构资金的动向才是判断拐点是否真实的硬底气。
全球最大黄金ETF在11月12日逆势增持0.28吨,总持仓量达到1046.64吨。 别小看这0.28吨,这是在金价突破关键关口时的加仓,机构显然不是在赌短期波动。
国内数据更惊人:前三季度中国黄金ETF增仓79.015吨,同比增幅164.03%,全球黄金ETF则增仓619吨,资金流入640亿美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机构经过严密调研后的决策,绝不是散户跟风炒作能比拟的。
关键的是,资金呈现跨市场联动特征。 11月12日晚,伦敦金现冲上4209美元,纽约金期货触及4213美元,而13日早盘国内市场完全接住涨势,黄金T D和沪金期货成交量同步放大。 这种全球机构共识形成的合力,远比单一市场的短期拉升更可靠。
机构敢于此时重仓黄金,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政策的确定性转变。 2025年美联储已降息两次,9月降息50个基点,10月再降25个基点,当前利率区间降至3.75?%。
重磅的是11月12日传出的消息:美联储官员伯蒂克将退休,市场预期特朗普将提名鸽派人士接任。 若未来继续降息,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将显著降低。
东吴证券预测12月美联储再降息概率极高,这一预期正在催生持续的资金流入。 历史数据显示,2024年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后,黄金ETF全年流入34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增至2710亿美元。
而2025年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220吨,环比增长28%,前三季度累计购金634吨,央行对黄金的长期配置需求对价格极不敏感,这为金价提供了坚实底部。
当前市场不仅面临美联储政策转折,更深处全球货币体系重构的浪潮中。 IMF数据显示,2024年末美元在官方外汇储备中占比降至57.80%,创1995年以来新低。
同时,2024年全球央行净购金1045吨,连续三年突破千吨大关,95%的受访央行表示未来一年将继续增持。 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黄金的货币属性重新凸显。
地缘政治风险则在短期放大避险需求。 近期部分地区冲突持续,甚至有消息称年底前相关方不会进行和平谈判。
这种不确定性让机构资金更倾向于选择黄金作为“压舱石”。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的避险属性与货币宽松预期形成共振:短期地缘风险提供安全垫,长期降息预期支撑上涨空间,这种“双保险”逻辑正是机构敢于持续加仓的底气。
11月13日早盘,沪银期货涨幅达4.58%,伦敦银现同步上行。 白银的强势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行情的可靠性。 历史经验表明,当白银涨幅持续超越黄金时,往往意味着贵金属板块整体上涨趋势更为稳固。 这种板块联动说明资金并非短期炒作单一品种,而是基于对贵金属整体的价值重估。
板块资金的集中流入具有深刻背景。 2025年以来,黄金与美元的反向关系极度凸显,美元指数疲软直接推动金价上涨。 而美国债务风险正在加剧这一趋势:穆迪于2025年5月将美国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美债拍卖遇冷导致长期收益率飙升。 当投资者担忧一国信用时,黄金自然成为更优选择。
从技术面看,金价突破4150美元关键阻力位后,这一位置已从压力位转化为支撑位。 11月12日金价收盘站稳4170美元上方,经历小幅回调后再度拉升,呈现健康上涨形态。 国内市场同样完成关键突破,黄金T D和沪金期货突破950元/克后买盘持续涌入。
但需明确一点:技术面走好是资金推动的结果而非原因。 2025年4月金价冲高后曾经历四个月宽幅震荡,波动率持续回落,而当前黄金ETF波动率指数大幅上升,COMEX黄金投机净多头持仓从低位持续增长。 杠杆资金与实物资金的共同驱动,使本轮上涨比3月的单边行情更具可持续性。
面对金价快速上涨,部分投资者在11月13日早盘看到国际金价从高点回调20美元时感到恐慌。 但这种回调实属正常,单日暴涨后获利了结压力必然存在。 关键是要观察机构资金是否持续流入。 早盘数据显示,国内黄金ETF仍维持高位持仓,未见大规模资金出逃。
对于普通投资者,当前需避免高杠杆交易。 黄金作为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建议配置比例控制在10?0%以内,重点跟踪黄金ETF持仓、央行购金动态等长期指标。 市场波动加大时,更应学习机构的投资思路:只要美联储宽松预期未变、地缘风险仍在,短期回调反而是布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