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动作又双叒来了!
这次是58亿元!
据媒体报道,这笔巨额套现的背后,是东方财富董事长其实(原名沈军)的亲属。
而这可不是他们首次减持。
从2020年到2025年5年间,其实的老婆陆丽丽与他爸沈友根,通过减持股票累计套现121亿。
121亿究竟是多少钱?
这笔钱足以在一线城市全款买下四万个车位了。
家族接连减持套现的行为背后,东方财富实际控制人其实,到底是谁?121亿巨款是如何被他家人只用五年时间给套走了?
在中国金融圈,“其实”是一位绕不开的人物。
他原来的名字叫沈军,大学时主修的是材料工程专业,但他毕业后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投身于财经媒体,在《上海证券报》担任股评人,因其独到精准的分析,名气越来越大。
不久后,2004年,他找了几个合伙人,租了上海的一个民房当办公室,仅靠几台服务器就做起了东方财富网,为用户推送股票和基金方面的信息。
当时的财经资讯赛道已经是一片红海
起步晚的东方财富明显不占优势,但它做了一件事:2006年上线股吧,打造了一个散户能自由发言、不会被删帖的社区。
就是这个没人看得上的功能,撞上了2007年的牛市风口,让股吧用户量爆发式增长,连带东方财富网也成了国内访问量最大的财经网站,日均访问用户超过 2000 万。
2010年3月19日,东方财富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东方财富在上市的前三年(2007年),做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布局。
那就是推出并上线了天天基金网,为后面踏入证券行业打下基础。
以前买基金只能去银行,每次都要排队半天,而且还要付1.5%的申购费。
天天基金网上线后,把所有的基金信息都搬到网上,哪家收益高、费用低都一目了然。
但因为没有销售牌照,当时的它只是一个传达信息的窗口。
转机出现在2012年,监管正式允许第三方平台销售基金。
拿到牌照后,天天基金网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卖基金了。它不再只是一个信息平台,而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投资入口。
申购费降至0.6%,支持当日申购,彻底改变了散户买基金的方式,告别了跑银行的日子。
这种便捷又省钱的方式很快吸引了大量散户。
2015年那年,天天基金网就创下了近七千亿元的销售奇迹,成了仅次于工行的第二大代销机构。
但天天基金网销量再高,也只是帮别人卖基金的,没有办法自己开证券公司。
因为当时的券商牌照很稀缺,又长期被银行、国资垄断,互联网公司拿不到。
没有牌照就做不了真正的证券业务。为此东方财富斥资44亿收购了西藏同信,借此一举踏入证券行业,全新的东方财富证券就此亮相。
可光有牌照还不行,关键是怎么用。
2019年那会儿,手机炒股已经成了主流。
以前想开户,得跑营业部,拍照、签字、等审核,折腾好几天。
可东方财富证券不一样,打开APP对着身份证拍一下,再视频认证说几句话,当天就能完成交易。
而且不用再打电话求着客户经理办事,看人脸色。
就因为开户又快又省心,不用欠人情债,用这个平台的人慢慢就多了起来。
2020年时,用它炒股和投钱的人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两年时间东方财富的总资产排名就从三十多名冲到了前二十五名。
股价翻倍,其实的身价也跟着涨了起来,连着多次进入富豪榜。
然后其实那时候特别喜欢说什么普惠金融,还有要以用户为中心之类的话。
时间长了,大家居然就真的相信了。
但从他爸第一次卖股票起,大家才反应过来,那些话一开始就不是说给散户听的,是说给市场听的。
其实家族的121亿套现堪称系统性资本运作的典范。
这并非一次短视的套现行为,而是具有清晰规划的长周期操作。
第一次是2020年7月那会,股价刚从20元冲到30元,其实的父亲沈友根随即就开始分批次减持,一共售出1.07亿股股票,套现金额接近29亿元。
其实全程都不吭声,不说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卖股票,也没有出面安抚散户的情绪。
减持还未结束,今年7月,沈友根再次出售公司股票。
这次他的股票交易没有走公开市场,而是私底下悄悄地把1.6亿股打包卖给了16家机构买家,一下就到账34.4亿。
买家被锁定了半年内不能卖掉那些股票,所以股价不会有什么变化,散户也就什么都不知道。
2025年10月,其实的老婆陆丽丽也参与了股票减持,她和公公沈友根一共卖出了2.378亿股,总计套现约58亿元。
就这样,他们先后进行了三次减持操作,并且大多选择在股价处于最高的时候,累计拿走的资金超过了121亿元。
很多人会好奇,其实家族为什么要套现这么多钱,难道他们家族资金紧张,急需用钱吗?
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不仅不缺钱,反而太有钱了。
正是因为家族财富规模太大,才需要主动分散风险,避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而真正主导这笔资金的运作并为其找新篮子的就是其实的老婆陆丽丽。
陆丽丽作为东方财富的老板娘,并没有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她的真实身份是中国投资人。
她的投资策略没有局限于东方财富,包括万达电影在内的8家公司都有投资入股。
此次交易完成后,陆丽丽剩余的股份只占总股的1%,而沈友根已经把名下股份全部减持完了,陆丽丽离全面清仓只差一步。
套现和投资,是给家族财富上保险。
不过,虽然家人都在减持套现,但其实从来没有卖过自己手里的股份。
公司从2010年上市到现在有14年多的时间,其实手里的股份已经高达30.6亿股了。
根据现在的股价26块钱一股算,他手上的股份市值竟有800亿元。
800亿的坚守和121亿的套现看着矛盾,却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互补。
套现121亿不是逃离,而是为了更稳地守住家族财富,在内有其实坐镇,在外有陆丽丽开疆拓土。
在股市当中,这类事情还真不算少见。
医药领域的药明康德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
药明康德的股价曾在2021年8月到达历史高点,此后不到四年时间,公司市值就暴跌超过三千亿。
当大家都被股市套牢的时候,创始人李革以及一致行动人在一年多内接连三次减持股票,一共套走近98亿元。
作为市场热门股的中际旭创,股价从2025年6月开始飙升,仅三个月时间,涨幅就超过了350个点,市值直接干到4600亿元,却也没逃过被减持的命运。
眼看着行情一片大好,股东们却开始排着队卖股票。
其中有460多万股由该公司董事长刘圣通过其控制的公司减持,并最终套现约 12 亿元。
副总裁王晓东的减持动作更密,从8月底开始,短短两个月减了11次,几乎每周一次,累计拿走2.16亿元。
从官方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减持理由都写着是个人资金需求。
但为什么股东们都那么有默契地同一时间集体离场?
更稀奇的是,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差不多到 70%,然而有的机构却发出警告称:利好已经完全体现,建议赚到钱就卖掉。
一边,有业绩数据撑着腰,市场里还有资金一个劲儿地往前冲;
另一边,机构提前提醒风险,股东们悄悄地撤离,整个场景就跟一场没声音的博弈似的。
这三家公司所属行业不一样,可剧情却出奇地一样,都是创始人的亲属和高管在股价最高的时候大量套现,最后让普通投资者来承担后果。
散户拿着实实在在的钱往里冲,创始人和高管却排着队往外拿钱,这场游戏从一开始就不公平。
当规则允许大股东通过亲属代持、大宗交易、分批减持这些办法躲开集中抛售的监管,可信息披露却跟不上,这就使得散户一直处在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地位。
他们套走的是上百亿现金,消失不见的却是散户凑起来的上千亿市值。
一个健康的市场到底应该奖励谁?
是那些讲完故事就退场的人,还是愿意把公司当一辈子事业,和普通投资者共进退的人?
或许真正健康的市场,不在于有多少财富神话,而在于有多少实控人愿意把公司当成终身事业。
当套现自由远大于风险共担,散户的信任迟早会变成昂贵的学费。
普通投资者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让承诺不再是可以被套现的信仰。
-END-
参考资料:
1.21世纪经济报道:《4600亿大牛股,遭套现近23亿,A股高位减持》
2.侃见财经:《市值蒸发8000亿!药明系掌舵人,已套现超98亿》
3.中国新闻周刊:《一年少赚14亿,“券茅”怎么了?》
4.网易财经:《4000亿巨头实控人家族,5年套现121亿!》
作者:木言兮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