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金价越涨,金店越少?
路上那种金碧辉煌的柜台,现在一条街能亮着灯的没几家了。
照理说,现在这种行情按理该是金店的旺季。可偏偏,店关得比谁都快。
这事挺反常。黄金涨价,消费者本能觉得自己“身价涨了”,但对金店老板来说,那是灾难。你卖的是加工品,不是金条。你靠的是周转,不是收藏。
以前一个老板拿100万能压3公斤货,每公斤赚两万,卖完净赚6万。
现在同样的钱只能拿1公斤,利润立刻少掉三分之二。更要命的是,顾客也不买账。以前买金手镯的姑娘,一口气能买个三四件,现在只挑个最细的链子,还问有没有活动。
我前两天路过家门口那家金店,卷帘门拉了一半。老板蹲在门口抽烟,嘴里嘟囔“金价一涨,人全跑光了”。他说从去年开始,月租三万多,人工两万多,电费装修摊销加起来七八万,每个月都在赔。
金价涨得快,库存也成了炸弹。你不卖,就锁在那儿动不了;你卖,虽然账面上看赚了,但货少了,下一批进货还得更贵。结果利润被挤得只剩加工费。
商务部的数据挺冷冰冰:2024年全国黄金消费量同比下滑11%。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季度下降。央行虽然增持黄金储备,但那跟零售没关系。对小金店来说,那只是看得到吃不着的热闹。
其实问题早埋下了。
疫情那几年,金店疯狂扩张,街头巷尾都在开。因为那会儿租金便宜,银行贷款容易拿,黄金价格也稳。结果这波暴涨,直接把现金流打穿了。
金价涨到700多元那会儿,银行还提高了黄金质押贷款的评估门槛。原来金店可以拿库存去抵押,现在风险评估一高,贷款批不下来。现金断了,周转彻底停摆。
我翻了下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2023年全国登记的金饰零售终端大概有6万家,到2025年初只剩不到4万。三分之一的消失,不是传言,是确确实实的数字。
有意思的是,那些没倒的店,反而开始变身了。
不再做传统饰品,转向定制、小克重、回收生意。甚至有人直接转做“旧金翻新”,从卖货变成卖手艺。顾客拿旧首饰来改款,省钱又保值,这反倒比新金饰有市场。
但别以为这是转机。金价太高,年轻人根本不敢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费报告里提到,2025年上半年20到35岁人群购买黄金首饰的比例下降了18%。年轻人宁可去买轻奢首饰或者银饰。对他们来说,金子是“爸妈那代的东西”,不是生活方式。
你看现在的朋友圈,买金子的人越来越像在“理财”,不是在消费。可是理财也得看成本。银行黄金积存年收益不到2%,跑不过通胀。真要赚钱,还得靠炒短线,但那又不是金店能玩的。
金店老板最怕的,是金价再涨一波。涨得越快,买的人越少。有人说,这像房地产的顶点。涨到买不起,市场就死了。
我倒觉得,这事不止是金店的悲剧。它折射的是一种“流通困境”。钱在涨的商品里沉睡,实体生意的血液就凝住了。
昨天我路过那家关门的金店,门上贴着转租告示。玻璃门后面,金字招牌还在闪。那种闪,是彻底断气前的最后一口光。
我突然在想,如果金价真一路上去,到谁还需要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