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存款近十万,为何过半家庭存款未达三十万?
央行近期公布的居民存款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截至今年六月末,全国住户存款总额已攀升至131.9万亿元。以此计算,我国人均存款已达9.42万元。若以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为单位,家庭平均存款更是逼近30万元大关,高达28.26万元。
然而,当数据进一步细化,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浮出水面:在全国约4.95亿个家庭中,存款超过30万元的家庭比例仅为19.3%,也就是说,不到两成的家庭拥有超过30万元的存款。这意味着,在庞大的家庭基数下,仅有约9553万个家庭的存款能迈过30万元的门槛。
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不久前,央行公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存款超过50万元的储户占比仅为1%。这一数字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家庭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为何大多数家庭连三五十万的存款都难以企及?
究其原因,国内贫富差距悬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根据招商银行的数据,仅有2%的人口掌握了80%的存款,而剩余98%的人口仅拥有20%的存款。更严峻的是,全国14亿人口中,更有5.6亿人的银行存款几乎为零。在这样的财富分配格局下,家庭存款超过30万元的家庭占比不足20%,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存款超过30万元的家庭数量,并未达到人们的普遍预期呢?
一、收入增长乏力与支出压力并行
首先,我国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尚不高,多数人的月收入徘徊在3000至6000元之间。然而,家庭开支却不容小觑,除了日常生活必需的开销,子女教育、人情往来、医疗保健等也是一笔笔不小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尽管物价年年上涨,但多数家庭的工资增长幅度却十分有限,这使得生活成本持续攀升,每年能够储蓄下来的金额自然也就所剩无几。
二、高房价下的沉重还贷负担
其次,持续高企的房价让多数家庭在购房时不得不背负巨额银行贷款。每月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偿还房贷,剩余的可支配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这种“紧巴巴”的日子,使得家庭几乎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储蓄,而这份还贷压力,往往还要持续数十年。因此,高房价及其带来的沉重还贷压力,成为了制约中国老百姓存款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90后年轻群体债务缠身,储蓄遥遥无期
再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90后年轻一代而言,初入职场的他们收入不高,却面临着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压力。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许多人不得不选择“借贷消费”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近九成的90后负债累累,人均负债额高达12.7万元,需要不吃不喝工作18个月才能还清。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年轻群体即便没有存款,甚至负债累累,更遑论拥有超过30万元的家庭存款了。
综上所述,人均存款的表面数字固然亮眼,但深究其背后,收入结构、房价压力以及年轻一代的债务负担等多重因素,共同塑造了当前中国家庭存款的真实图景。超过30万元存款的家庭比例未达预期,并非偶然,而是经济发展中个体生存压力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