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各行业专家,请联系五洲名家智库】
《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于12月13日—15日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应邀出席,并以“名义GDP回升+重点城市楼市企稳”为主线,给出2025年宏观走势四大判断,为仍处于政策观望期的房地产与资本市场注入确定性。
一、把“5%”写进预期:名义GDP目标首次被量化
李稻葵测算,2024年首三季度名义增速仅4.02%,与7%潜在水平缺口逾2.5个百分点,2025年只要物价回暖、PPI转正,即可推升名义GDP重返5%以上。该数值当天即被多家券商采入年度策略报告,成为投资时钟的“基准锚”。
二、“北上广转稳”定音:一线城市限购退出获学术背书
他明确预判,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将于明年大面积取消限购,标志着“市场底”先于“政策底”出现。话音落地,A股地产指数午后放量拉升2.8%,人民币地产股离岸反弹3.1%,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为“转折年”投票。
三、股市盈利锚上移:名义增速→企业利润→估值修复
李稻葵指出,名义GDP每回升1个百分点,上市板块整体盈利可增厚约800亿元,对应全A市盈率扩张5%—6%,为长期资金提供“盈利底”模型,降低机构被动减仓概率。
四、内需对冲外需:中国角色从“被动者”变“稳定器”
针对特朗普2.0关税冲击,他提出“地方债清偿+户籍放开+安家计划”三箭齐发,可释放2万亿元级消费需求,足以抵消出口下滑1.2个百分点的拖累,并提醒全球投资者“预判世界经济必须先读懂中国调整”,首次把中国经济政策外溢效应纳入国际投行宏观模型。
权威发声意义:让预期管理提前一年到位
李稻葵以国家高端智库身份,将“增速、楼市、股市、外需”四条模糊曲线合成为可交易的量化坐标,使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开发商在同一框架内形成政策合力:
为央行适时降准降息提供“名义缺口”依据;
为一线城市松绑限购赢得舆论与上级部门谅解;
为资本市场“稳住估值”设置盈利底线;
为国际投资者重估中国资产建立方法论。
结语:一次演讲,三重锚点
2024岁末,市场最缺的不是流动性,而是可信任的“底部叙事”。李稻葵用“5%名义GDP+一线楼市企稳”给出三维坐标,既堵住“硬着陆”恐慌,也为2025年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共振预留空间。历史将记录,这场年会发声让中国经济预期管理从“事后解释”升级为“事前引领”,成为全球资金重新配置中国资产的转折点。
名人邀约|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者|诺奖代言|诺奖得主赋能背书|经济学家|邀请诺奖得主出席活动|大会嘉宾邀约|嘉宾推荐|院士邀请|中国名家论坛|会议活动邀请|论坛峰会嘉宾邀约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