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寒冬下的抉择:八十万存款,是“抄底”还是“卧倒”?
在过去的两年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持续笼罩在低迷的阴霾之中。即便时间步入2024年,那份房价下行的惯性依旧难以扭转。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国百城二手住宅的平均价格已跌至每平方米1.53万元,环比降幅达0.56%,这已是价格连续第21个月出现环比下挫。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地为提振市场而推出的利好政策却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限购的藩篱被逐步放开,商业银行更是将房贷利率下调至4%以下,试图以此点燃民众的购房热情。
面对这般复杂的市场格局,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手握80万元闲置资金的普通人面前:在这关口,究竟是应该果断“抄底”房产,还是安稳地将其存入银行?
支持“买房”的一方认为,在政策组合拳的强力驱动下,当前无疑是利用这80万“捡漏”抄底的绝佳时机。他们指出,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某种程度上正是官方希望资金能流向实体消费或投资领域,而房产作为大宗资产,值得入手。
然而,持“观望”态度的人士则坚决反对,他们深信国内楼市仍存在难以消化的泡沫。将资金存入银行,至少能确保本金的安全和固定的微薄利息;而一旦贸然投入房产,不仅要承受资产价值缩水的心理煎熬,更要面对未来房产可能“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
对于“买房”还是“存钱”的终极拷问,实业巨擘曹德旺先生多年前便给出了他的判断。他曾犀利地指出,当下的房产市场,已然异化成少数富人之间的“击鼓传花”游戏——有闲置多套房产的人居高临下,而真正需要安居的人却望房兴叹。他预言,这场游戏终将有散场的一日,届时无人愿意接盘。更进一步,曹德旺强调,房子终究是由钢筋水泥构筑的实体建筑,其价值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贬值为零。
显然,在曹德旺的洞察中,未来的楼市将呈现出长期、持续的贬值趋势,并最终走向“无人问津”的境地。因此,现在和未来一两年内出手购房,无疑是一项欠妥的决策。我们的观点与曹德旺先生不谋而合,认为面对这80万元的存款,选择继续存放在银行,而非急于入市,是基于以下三个核心考量:
首先,安全边际的确定性对比。 尽管银行的“吸储”能力正在减弱,存款利率连年攀降,但资金置于银行所带来的利息收益却是确定的、无风险的。以当前中小银行为例,即便是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仍能维持在2.05%左右。这意味着80万元存满一年,至少能带来1.64万元的利息收入,这笔收入足以贴补日常开销。反观房地产市场,入眼所及是普遍的下跌趋势。2024年1月的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全国百城中,高达99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出现环比下滑,且连续八个月下跌的城市数量超过九十个。因此,将资金存银行,最大的损失不过是少拿一点利息;而一旦“上车”,面临的风险却是资产净值的切实缩水。
其次,是抗压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权衡。 当前,即使将80万元投入楼市,在多数情况下也仅够支付二三线城市的首付款,购房者随即必须承担沉重的每月房贷压力。这种债务负担,无疑会极大地压缩家庭的生活空间和抗风险能力。相比之下,将80万元存入银行,不仅没有额外的债务压力,还能享受稳定的利息收入作为缓冲。在资产保值增值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下,选择一个“零压力、有回报”的储蓄模式,显然比背负“高负债、高风险”的房贷更显从容和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