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是美国主导建立的,规则也是美国定的。但当真轮到遵守规则时,美国的态度却发生了剧变,迅速翻脸。现在,破坏规则的国家不用担心被骂,反倒害怕别人把它赶走。近日,加拿大一位学者直言不讳,称美国是“贸易流氓”,应当被踢出WTO。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赖在国际桌前的“不速之客”,真能被请走吗?
2025年7月7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克里斯汀·霍普韦尔发表了尖锐的批评,直接称美国为“贸易流氓”。她认为,美国目前的做法像极了导致全球大萧条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政策,甚至还建议干脆将美国踢出WTO。两天后,美国便宣布计划对欧盟商品加征50%的关税,借“国家安全”的名义启动了美国1930年就制定的“301条款”。然而,问题在于,WTO是美国自己签订的规则,不能随便翻脸。
自2018年以来,美国就不断采取贸易行动,频频加征关税,针对中国、欧盟和其他不顺从的国家不断出手。最具攻击性的一招是阻止WTO上诉机构法官的任命,使得2019年争端解决机制基本瘫痪,这也意味着美国可以肆无忌惮地忽视WTO的裁决。美国似乎并不在乎“破坏规则”这个标签,反倒像是占了规则的便宜,却不允许别人反驳。
2025年3月,美国更是公开表示,可能会暂停缴纳WTO会费,甚至提出退出WTO的法案。白宫的贸易顾问团队表示,这只是为了“重新审视WTO的作用”。然而,美国的行为显然是“想走不走”,一方面表示退出,另一方面却在背后继续操控WTO的预算、任命等事务。它不仅把规则当成自己的弹弓,还能够巧妙地避免规则对自己造成不利后果。到了2025年,连欧盟也开始提议,是否应该另起炉灶,建立一个新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
实际上,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破坏规则,它显然是想当“庄家”。通过操控规则和话语权,它能一边引导全球经济,另一边打破现有的规则框架。而这局中,WTO并没有足够的手段来应对这样的行为。即使加拿大的学者提出要踢出美国,实际操作却并非易事,因为WTO的规则不允许简单的“驱逐”行动。
根据《马拉喀什协定》第15条,若WTO成员国要退出,必须通过国内的立法程序,根本没有“联合驱逐”的机制。即便是俄罗斯在2022年因乌克兰冲突被部分国家要求退出WTO,WTO的发言人也明确表示,没有相关退出机制。而美国则在2025年提出的“退出”议案,也在国会内部激起了长时间的辩论,且远未达成共识。美国试图以各种理由退出,但实际是希望通过不断破坏规则,避免被批评为“不守规矩”。
那么,既然无法“踢出去”又不真正退出,WTO将如何应对这个“最大的流氓”呢?随着欧盟等国家考虑构建新的国际机制,反美势力在WTO内悄然成形。美国当然清楚这一点,但它并不担心,因为只要它在WTO的“牌桌”上,其他国家都不敢轻举妄动。它依靠自身的经济体量和影响力,仍然能在WTO的关键决策中发挥一票否决权,牢牢把控着规则的制定。
这一切让WTO变得陷入困境。尽管它原本设定的规则应该是公平的,但美国的破坏行为让这个系统变得不再公平,甚至有些讽刺。如今,美国不仅是在“玩弄”WTO的规则,甚至正在撕裂自己曾亲手构建的国际贸易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霍普韦尔教授的话其实揭示了WTO当前的困境:面对美国这个“规则的掘墓人”,世界还能不能站起来按规矩说话?美国仍然在WTO内部占据关键位置,凭借其影响力,仍然能操控这个规则体系。世界上,最不守规矩的国家,反而成了规则制定的最大“赢家”。
从这些角度看,加拿大学者的“踢出美国”呼声,虽然让人振奋,但要付诸实践,无疑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个多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美国的角色无疑让WTO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对于WTO来说,如何调整机制应对“破坏规则”的最大玩家,显然成为了它未来的关键问题。
上一篇:决策总踩坑?先拆穿这5个隐藏难题
下一篇:淘宝闪购团购:本地生活的生态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