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在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特朗普与阿根廷总统米莱的热情拥抱成为焦点,但不久后,米莱却因取消大豆预扣税的决定被指责背叛了美国大豆产业。9月29日,媒体曝光了美国农业部长贝森特的短信,暗示白宫对阿根廷此举十分不满,尤其是阿根廷在接受美国援助后,迅速取消关税并抢占中国市场。
阿根廷与美国的关系因此产生裂痕,而这一切的背后,与中国大豆采购商的紧急购买行动密切相关。9月22日,米莱宣布取消26%的大豆预扣税后,中国迅速采购了130万吨大豆。这一交易无疑对中美阿三国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根廷经济长期面临通货膨胀超过100%,其财政收入很大程度依赖农产品出口的预扣税。对于米莱政府来说,取消这一税种并非明智之举,但由于国内经济压力巨大,米莱选择迅速行动,寻求短期解决办法。在9月7日失去布宜诺斯艾利斯选举后,米莱急需通过刺激出口来稳定政权,赢得选民支持。而取消预扣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汇储备不足的困境,为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提供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米莱最初并未打算与美国争夺市场。在9月22日宣布取消预扣税前,米莱曾多次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求助,也请求美国提供金融援助。但美国的援助承诺并未提供具体的支持,直到贝森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愿意帮助米莱时,米莱才决定取消预扣税。几天后,美国宣布计划与阿根廷谈判200亿美元的援助,米莱立即恢复了这一政策。
尽管阿根廷最终取消了“预扣税”,特朗普依然面临来自中国的挑战。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特朗普的单边措施和不合理的关税政策,阻碍了中美经贸合作。对于特朗普而言,要重新吸引中国大豆采购商,至少需要做出三项关键让步:首先,取消20%的“芬太尼关税”;其次,取消10%的对等关税;最后,解除对中国科技企业的芯片限制。
此外,中国的国内产业布局也为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提供了保障。中国企业在巴西的投资,使得中国在进口大豆方面有了更多选择。同时,通过推广国产大豆种植和饲料改革,中国正在逐步减少对进口大豆的需求。
对于美国大豆产业来说,未来能否重新占领中国市场,取决于特朗普能否改变对中国的政策。而白宫中的部分精英,则应当意识到,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可能正让美国大豆产业失去中国这个重要市场。
这场关于“大豆”的争夺,不仅是经济角逐,也成为了国际大国博弈中的一部分。你如何看待这一局势?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