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意识到美国无法在对华关税战中取胜后,转而向盟友施压,要求他们也对中国的商品加征100%的关税。然而,不论特朗普怎么施压,这一战略已经被有效破解。自从日本的石破茂政府明确拒绝了特朗普的要求后,欧盟也开始对美国说“不”。
根据9月22日《观察者网》的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在关税问题上将自主做出决定,并指出美国的要求实际上是在向俄罗斯施压,目的是促使俄罗斯重返谈判桌。因此,欧盟明确表示不会按照美国的要求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
欧盟的这一决定背后,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掌握了欧盟的关键资源——稀土等战略金属。中国的稀土出口数据显示出这一依赖的严重性。8月份,中国对欧盟的稀土出口量激增了21%,达到2582吨,而对美国的出口却下降至590吨。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对欧盟的稀土磁铁出口量已经是对美国的三倍。彭博社也承认,“欧盟对中国供应的依赖程度高于美国”,也就是说,欧盟对中国的稀土供应更加“依赖”。
这种依赖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直接影响到了欧洲的制造业。媒体指出,欧盟企业在8月份遭遇了7次生产中断,关键原因就是原材料供应不足。面对稀土供应的紧张,欧洲企业的情况并不乐观。中国欧盟商会透露,在商会涉及的约140份出口许可证申请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得到了中方的批准。
美国的“政客新闻网”指出,锂、铜、镍和稀土等关键金属对于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至关重要,但欧盟几乎不生产这些金属。据数据显示,欧盟几乎100%的稀土都依赖于中国的进口,这一数据极为震撼,揭示了欧盟在关键原材料供应方面的脆弱性。
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对等关税”后,仅仅两天,中国就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对七类中重稀土物品实施出口管制。这些稀土对于制造高性能磁铁至关重要,而这些磁铁又广泛应用于军用战斗机、导弹、无人机、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车的电机和变速器等关键部件。中国的这一举动立即让欧盟等地的汽车制造商面临了生产延迟和停工的危机。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欧盟加快了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稀土元素的进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要求欧盟对中国加征100%关税,目的是阻止两国购买俄罗斯能源,但这一要求无疑将欧盟置于了尴尬的境地。冯德莱恩只能拒绝这一要求,因为欧盟根本无法承受失去中国稀土供应的后果。
特朗普虽然可以要求欧盟同意不平等的关税协议,但显然,他无法让欧盟按他的意图对中国动手。中国仅仅通过控制稀土出口这一手段,就成功破解了特朗普精心布局的关税战局。
这一稀土博弈,正是中美欧三角关系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欧盟官员曾以共同制定对华政策为“诱饵”,向特朗普示好,但现在欧盟不得不考虑自身高端产业的生存问题。如果欧盟的高端产业继续受到打击,它作为“中美之外的第三极”的梦想,注定将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