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近期又放出狠招,计划对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国家征收高达100%的关税,主要矛头直指中国和印度。美方意图很明显:通过经济施压迫使中印两国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从而间接影响俄乌战局走向。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团队这次玩起了借刀杀人的把戏。他们开出的条件是:除非欧盟先对中印加税,否则美国不会采取行动。这招让欧洲打头阵的策略,暴露出华盛顿想让盟友当替罪羊的算计。
然而欧盟的反应却出人意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接回怼:关税政策将由欧盟自主决定。这番表态无异于当众打脸美国。她虽然表面认同美国制约俄罗斯的初衷,但话锋一转就强调要加强与印度等国的合作。这种软中带硬的回应,与欧盟往日的唯唯诺诺形成鲜明对比。
要知道,欧盟此前可是签下过堪称不平等条约的《跨大西洋贸易协定》。根据协议,欧盟不仅要取消所有工业品对美关税,还要向美国农产品和能源敞开大门。更夸张的是,欧盟承诺三年内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400亿美元人工智能芯片,并推动欧洲企业在美国战略领域投资6000亿美元。这份协议简直像现代版的朝贡条约。
为何这次欧盟突然硬气起来了?原因有三:
首先,欧洲人终于看清了特朗普政府的真面目。每次遇到棘手问题,美国总是把欧盟推到前线当挡箭牌,自己躲在后面坐收渔利。这种套路用多了,连老实人也会觉醒。
其次,冯德莱恩正面临空前的政治危机。最新民调显示,75%的欧盟民众要求她下台。如果继续唯美国马首是瞻,她的政治生涯恐怕要提前画上句号。
更重要的是,欧盟已经尝到盲目追随美国的苦果。经济上,欧洲企业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损失惨重。以汽车产业为例,欧洲车企在华销量占其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航空航天、奢侈品等欧洲支柱产业,也都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这让人不禁想起中国领导人此前的忠告。在冯德莱恩访华时,中方明确提出相互尊重、开放合作、多边主义三大原则。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基于中国将欧洲视为多极世界重要一极的战略定位。可惜欧盟错失了与中国联手制衡美国霸权的良机。
事实上,中国早已准备好反制措施。从金融领域的业务限制,到对白兰地、猪肉的反倾销调查,每招都精准打击欧洲经济命脉。如果欧盟真敢对华出手,汽车、金融、航空等欧洲核心产业都将面临更严厉的反制。大众、宝马、空客这些欧洲巨头,恐怕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当前世界正处在十字路口。欧盟必须做出抉择:是继续做美国的附庸,还是真正实现战略自主?是甘当经济殖民地,还是与中国共建多极世界?这个选择不仅关系欧洲未来,更将影响全球格局的重塑。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自主权的盟友,最终只会沦为霸权博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