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 文 洪昊旸 摄影】今年上半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19.5%,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引进来且留得住,江苏是如何做到的?连日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深入探访,发现两家德资企业非常具有代表性,一家是位于扬州广陵经开区的海沃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另一家是坐落于南京市经开区的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同为老牌制造业企业,同在江苏扎根超过20年,均实现了深度本土化发展。这两家企业成长轨迹揭示了为何外资愿意落地江苏:企业受益于地方、地方借力于企业,双向共赢。
海沃机械:加码扬州、智能升级,用专业领跑全球市场
1999年海沃机械将液压产品引入中国,2004年落户广陵经开区,成为区内首家欧洲企业。
作为国内第一家可以提供全套自卸车液压系统、专业技术支持服务的供应商,海沃机械在中国市场获得了不俗的成绩,20年累计销售超200亿元,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自卸车液压系统供应商。
“我们专注‘1米宽’的液压业务做深做透,海沃的液压油缸目前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0%。”海沃中国TTC事业部总经理顾翔称,除了机械升级外,扬州公司也坚持往智能化、新能源方面转型。推出的自主研发的DTS智能举升系统,就是一款网联化的数字产品,通过云平台能提供侧翻预警,主动安全干预,减少人、财、物损失。目前已小批量生产,对接徐工、宇通等大客户,为其新能源重卡匹配专属方案。
海沃的成长,离不开广陵经开区的精准赋能。
“最开始我们主要从海沃机械的中下游产业入手,欧洲13个国家的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相继落地广陵区,一些汽车零件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也被吸引,选择在扬州设制造基地。”广陵经济开发区招商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翔表示,企业每年召开供应链大会的时候招商中心都主动参与,把企业的供应链尽可能地落在扬州、落在广陵区,就是希望为区内的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供应链生态。
顾翔告诉记者,海沃刚落地扬州时,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从海外进口,现在90%以上的零部件都可以在长三角地区完成采购,其在扬州港的加持下,运输成本更低、供应速度更快。
发展势头向好,海沃扬州公司已经列好下一步投资计划:投入1亿至2亿元,用于智能化车间改造,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地方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让海沃与扬州实现共赢。海沃带动当地形成高端装备制造集群,成为区域外资外贸增长极,而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让海沃得以专注创新,在专业领域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博西华电器:扎根南京二十余年,从制造基地到全球研发
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博西华电器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正在为新产品做测试。这家由德国博世与西门子集团联合成立的企业,自2004年落户南京以来,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生产制造”到“全球创新”的跨越,成为江苏外资企业深度本土化的又一代表。
“1994年我们进入中国,2004年在南京建基地时,最先落地的是厨具和洗衣机工厂。如今,南京研发中心已是博西家电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研发中心,有700多名工程师,平均年龄不到35岁。”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勇介绍,2011年,博西家电就在南京成立了中国研发中心。2024年6月,企业与南京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将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
“现在我们不仅服务中国市场,更要为全球家电研发发挥作用。”姚勇的底气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家电市场很广阔,为产品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二是南京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为研发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三是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到位,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来自韩国的LG集团同样看好南京。2024年LG新能源将其中国区总部落户经开区。在此之前,南京经开区协助LG新能源对接奇瑞、天加、安百拓等企业,助力其开拓市场。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是南京经开区管委会践行的助企理念。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陶园园告诉记者,只要企业有需要,南京经开区不论哪个部门都必须要上门服务,真实了解企业诉求,尽所能为企业解决问题。
以安百拓为例,企业获悉某地存在假冒该品牌的山寨工厂。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了解情况后,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立案查处,最终协助公司挽回损失约6700万元。也正是这件事坚定了企业加大投资的决心,安百拓公司将盖亚品牌的中国区销售公司落地此处。
从2004年的生产基地到如今的全球研发枢纽,博西华的成长轨迹,正是南京以优质服务吸引外资、以创新生态留住外资的生动缩影。它见证了这座城市与外资企业相互成就的发展历程,也为未来更多外资企业入宁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