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所谓的‘中产标配’,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近日网友露露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低价转让自己整套露营装备的帖子后引发网友热议。“发帖后很多人都会借着我的帖子热度出自己的装备,我才发现,原来今年不只有我一个人想退坑。”
每一项带着“中产”标签运动的崛起都曾快速催熟了无数消费业态。曾一度被称为“中产三宝”的露营、骑行、滑雪,今年却集体遇冷。
户外活动的方式一直在改变
从曾经的网球、骑马、高尔夫,到如今的露营、飞盘、马拉松,似乎人们选择户外活动的方式一直在改变。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2139.7亿元,同比增长60.4%。然而这串光鲜数字背后,市场已悄然分化。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注册量达6.51万家;今年前4个月注册量达2.18万家,同比增长4.13%。截至2025年5月下旬,国内露营相关现存企业达23.49万家。尽管企业数量在增长,但行业内部已开始残酷洗牌。
如今再打开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跳出来的不是“骑行小众路线推荐”,而是“骑行退坑”;不是“露营装备升级指南”,而是“整套出清、低价转让”;不是“滑雪穿搭”,而是“滑雪太烧钱了,再见”。“今年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自行车的价格一落再落。”今年28岁的李姣姣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原先自己购入的自行车可能需要排队等一个月,现在不仅是现货,还能享受优惠减免活动。“说白了,骑行的爆火,本质上其实和露营、滑雪、浆板、飞盘、徒步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打工人为了社交创造的新窗口。当打工压力激增后,对于骑行的热情就冷却了。”
只要有社交需求
就会产生新的运动热潮
过去,许多商品凭借溢价热卖,人们买的不是商品本身的质量,而是“不被群体落下”的安全感。如今,这种逻辑正被解构,消费决策正回归本质。
当性价比也成为中产消费决策的关键词之一,滑雪骑行太贵,露营不如旅游,现在,有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也会主动追问:“没有冲锋衣就不能户外吗?”“露营真的必备氛围灯吗?”人们开始选择有“性价比”的商品功能,而非“社交入场券”。
这类户外运动最大的发展问题就是无法达到标准化。“需要一直去解决新鲜感、体验这种持续变化的需求”,有业内人士表示,每一种形式的生命周期都很有限,再好再新的内容,可能也只能滚动一个季度,或者是顶多一年,需要一直更新换代。
户外运动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已经被有关部门关注到了。2024年8月,陕西省体育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促进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计划到2030年,全省户外运动有效供给与基本需求全面对接,建设各类户外运动营地500个。202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当雪道上不再“下饺子”,当骑行不再为拍照炫耀,当露营回归自然连接的本质,户外运动的纯粹魅力才真正显现。在有社交需求的前提下,运动就永远不会缺“新人”。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申伊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