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IMF)22日公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占比进一步下滑至59.2%,较第二季的59.4%减少0.2个百分点,创下去年第四季以来最低。尽管美元仍是当前全球大多数央行选择的储备货币,但自21世纪初以来,美元主导地位在逐步下滑,较鼎盛时期占比超过70%明显滑落。

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期间,美元在全球央行储备中占比下降,而日圆的占比则有所增加。欧元占比也下滑,由19.7%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19.6%,但日圆占比从5.3%上升0.2个百分点至5.5%。人民币、英镑、澳元、加元以及瑞士法郎的占比变化不大。
尽管美元仍是当前全球大多数央行选择的储备货币,但自21世纪初以来,美元主导地位在逐步下滑,其鼎盛时期的2001年美元占比曾高达72.7%。
与此同时,全球金融信息服务机构Swift最新公布的交易数据,人民币在11月超越日圆,自2022年初以来首次成为国际支付中的第四大货币。
11月期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交易中的占比从10月的3.6%升至4.6%,超过日圆的3.4%,创人民币最高纪录。人民币上一次排在第四位是在2022年1月。11月美元以47%的占比保持领先地位,欧元和英镑紧随其后,分别为23%和7.15%。
有研究显示,过去18个月,美国大量印制200多年来发行所有美元中的近一半。这种“大水漫灌”导致通膨压力、资产泡沫压力不断外溢。去年以来美国又连续大幅加息,让本已风雨飘摇的国际金融市场再遭打击。近年来,种种迹象显示,许多国家“去美元化”正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