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正“腾空而起”成为全球逐鹿的下一个“黄金”赛道,投资者该如何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在深圳市前海深港基金小镇日前举办“低空经济蓄势高飞,未来已来”大湾区前海资本论坛上,投资专家认为,低空经济在航空、物流、旅游等多个领域都拥有广泛运用场景,并预言“当无人机的‘眼睛’和‘手臂’功能开发完善后,载人将会是下一个超级市场”。
联想创投集团董事总经理顾正斌表示,“造飞机、搞基建和找场景”是低空经济三大核心要素。“在‘造飞机’方面,虽然还需继续提升动力系统以及为核心部件减重,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依旧全球领先。在‘搞基建’方面,政府应发力建设好‘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以及服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四张网,并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顾正斌说。
“至2023年底,中国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近2万家,现有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加32.2%;持无人机探控员执照19.4万人。”顾正斌坦言,“如何找到一个高频、可持续且在经济上能够闭环的场景”是现阶段“最头疼”的事。
“要想富,先修路。技术是低空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机场、体系、链路等依旧是现阶段亟需补齐的。”东方富海合伙人唐睿德认为,未来各方应通力打造管服、航司和空港三位一体的低空运行体系,提升物理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天创资本董事总经理包成认为,低空经济将是我国以及世界的长期发展方向,能够延伸出高端制造和现代化服务两个经济增长点,电动化、轻量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低空经济良性大发展的时代将会到来,金融业应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耐心资本’。”古玉资本董事总经理渠洋说。
撰文:张玮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