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位投资者在社交平台晒出截图:他上周以928元/克购入的银行积存金,一夜之间跌到908元/克,单克亏损20元。 而更让他窒息的是,手机推送接连弹出中概股暴跌提醒——阿里巴巴跌近4%,京东跌超4%,小鹏汽车跌逾5%。 ‘这感觉就像同时被两把刀捅中,一把叫流动性,一把叫基本面。 ’他写道。
讽刺的是,同一时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低开高走最终收红。
市场分裂的背后,是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从一个月前的67%骤降至不足50%,而第三个隐藏风险,正悄悄浮出水面。 ”
美联储“变脸”,全球资产一夜入冬
2025年11月14日夜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显示,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已暴跌至50%以下。 而在一个月前,这一概率还高达67%。
这种逆转并非空穴来风——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杰夫·施密德公开表态:“进一步降息可能让高通胀死灰复燃。
”达拉斯联储行长洛根更是直接暗示:“除非数据出现令人信服的恶化,否则很难支持再次降息。 ”
美元指数应声冲上99.7,创下8月以来新高。 美元走强如同一声哨响,全球资金迅速撤离高风险资产。 比特币跌破10万美元关口,24小时内近17万人爆仓,爆仓金额高达7.09亿美元。 黄金期货价格单日暴跌2.62%,最低触及4084.4美元/盎司。 有交易员形容:“这就像一场暴雨突然浇灭了所有避险资产的火把。 ”
中概股为何跌得更惨?
业绩“雷声”滚滚
如果说流动性收紧是第一把刀,那么中概股自身的业绩问题就是第二把刀。 11月初,京东发布的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55%,新业务亏损高达157亿元。 “外卖大战烧钱太猛,连京东都扛不住了。 ”一位分析师评论道。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股价破位下跌,拼多多、网易等主流中概股全线跟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跌幅达1.61%。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行业的内卷。 新能源车市场从“蓝海”沦为“血色角斗场”,小鹏、蔚来等车企在价格战中持续失血。 电商巨头则陷入存量博弈——“你多卖一单,我就少赚一笔。
”一位投资者无奈表示,“当增长故事讲不下去,市场只会用脚投票。
”
第三个利空浮出水面:房产税与政策不确定性
正当市场为美联储和业绩焦头烂额时,第三个风险悄然显现。 近期,有权威人士公开提及房产税,称“难点问题已解决,房产税是最适合地方税的税种”。 这一表态瞬间引发市场担忧——在房地产行业尚未完全回暖的背景下,任何加税信号都可能冲击本已脆弱的信心。
更微妙的是,中美审计监管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灰度名单上的中概股如履薄冰,部分公司甚至被传“可能因审计分歧面临退市”。 不确定性如同雾霾笼罩市场,资金如惊弓之鸟般逃离。 一位私募经理坦言:“现在买中概股,就像在雷区里找金子。 ”
黄金的“避险光环”为何失效?
黄金的暴跌同样充满戏剧性。
10月28日,伦敦金价一度跌破4000美元/盎司心理关口,国内金价最低跌至896.68元/克。
纽商所理事会主席威廉·普普拉将此次暴跌定义为“技术性回调”:“市场超买太久,斜率越陡,回调越猛。 ”但背后还有更直接的原因——11月1日实施的黄金税收新政将非投资性黄金的进项税抵扣从13%降至6%,商家成本上升引发抛售潮。 工行、建行甚至一度暂停黄金积存业务。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的降温让黄金失去避险吸引力。 中美贸易框架协议达成、俄乌冲突和谈重启,市场恐慌情绪显著缓解。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上周全球黄金ETF出现80亿美元净流出,创2018年以来最大单周降幅。 “当世界看起来安全一点,黄金就成了第一个被抛弃的资产。 ”一位交易员如此总结。
抄底还是观望?
金店柜台前,刚订婚的李先生对着标价1259元/克的足金手镯犹豫不决:“上周看还是这个价,现在国际金价跌了,金店却一分不降。
”店员解释:“金饰有品牌溢价和工艺费,不会跟着原料价实时波动。 ”而投资客张大妈则更纠结——她手持存折犹豫是否买入投资金条:“跌了20元算机会还是陷阱? ”
类似的焦虑弥漫在整个市场。 一些投资者试图抄底中概股,理由是“估值已到历史低位”;另一些人则坚决割肉,转而投向医疗、消费等防御性板块。 一位散户在论坛写道:“现在就像在黑暗中开车,导航坏了,路牌也没了,只能凭感觉踩油门。
”
晒本命时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