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作为曾经主导与中国谈判的重要人物,最近又开始对中国发出威胁。就在几天前,他还和中国进行过谈判,推动双方达成了一些共识,双方各退一步。然而,眼下在美国贸易代表刚刚威胁要对中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调查后,贝森特又站了出来。
贝森特毫不掩饰地表示,如果中国继续限制或重新启动稀土出口,美国政府已经准备好重新加征关税。这似乎预示着,中美之间的博弈还远未结束。那么,难道美国真的是随时准备反悔吗?
只有在美国别无选择的情况下,美国才会坐下来和中国谈判。虽然目前美国已经和中国达成了共识,双方坐在谈判桌前,但美国似乎并未完全放下威胁的姿态。根据媒体报道,尽管中美双方达成了共识,并且协议还没有正式签署,美国此时又开始变得自信,时不时用威胁来迫使中国履行协议,甚至威胁随时可能恢复关税。
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奇怪,因为此次能够达成共识,最关键的原因是美国目前已经没有什么退路,特别是在稀土问题上,美国的局势十分困难。稀土资源对美国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美国不得不做出让步。于是,双方选择了各退一步:中国同意延迟稀土管制一年,而美国则决定调低关税,并将其他调查和制裁措施推迟一年。这看起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
然而,局势并没有因此平静下来。美国的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双方达成了共识,但美国不会停止对中国的调查。虽然暂停了对中国的301调查等,但美国依然可以启动其他调查,特别是对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履约情况进行审查。
几天后,美国财长贝森特再次发声,他表示,如果中国继续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将在两年左右彻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并准备在此过程中重新加征关税。这表明,虽然双方已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但中美之间的博弈依然没有结束。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积极重建自己的稀土产业链,并且已经拉拢了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参与其中。美国还与私人投资者达成了一项14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决心打造一条供应链,以削弱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眼下美国虽然在谈判中做出了一些让步,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只要有机会,美国必定会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一旦完成,必然会再次出手。
虽然特朗普曾表示,中美不必对抗,和平是最好的选择,但美国是否真愿意放弃其全球霸权地位以及心中的傲慢,仍然值得怀疑。
当前的局势让人感到中美之间的博弈并不像过去的那样是传统的攻防战,而更像是一场龟兔赛跑。美国急于重建稀土产业链,而中国则在扩展贸易范围,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谁跑得快,谁就能在未来的博弈中占据上风。
当前,美国虽然无法直接对中国采取行动,但一旦重建好稀土产业链,它必定会再次发起攻击。相比这次的博弈,下一轮可能会更加激烈。因此,对于中国来说,首先不能完全放松警惕,毕竟美国撕毁协议并不是第一次了。同时,中国应当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加大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现在,中国需要通过扩大与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双边贸易,逐步培育新的市场,减少美国市场的占比。此外,中国还不能忽视对稀土供应链的管控,因为美国很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从长远来看,这是一场持久的较量,类似于中美之间的马拉松。美国的目标是突破困境,而中国则在努力开拓新市场。谁的速度更快,谁就有可能赢得未来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