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的深圳新房市场,宛如一幅充满矛盾的“双面画”:供应端持续放量、促销策略频出,开发商“以价换量”意图明显;但有效需求疲弱,成交环比同比双跌,市场修复节奏再度放缓。在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各区房价分化加剧,高价板块与刚需板块价差悬殊,房企仍在现金流压力与去库存的挑战中艰难前行。
市场全景:供应放量难挽成交颓势,深度调整仍在持续
10月深圳新房供应端保持稳定,共有12个住宅项目获批预售证,供应面积约36.3万㎡,环比上涨54%。然而,供应的放量并未转化为成交的增长——普通住宅预售项目网签成交量约16.8万㎡,环比下跌,同比也由正转负。这种“供增需减”的局面,折射出当前市场有效需求的疲弱。
根据克尔瑞研究机构统计,从价格维度看,深圳新房整体均价约49700元/㎡,但区域分化极为显著。福田区均价超10万元/㎡,领跑全市;盐田区以14.8%的环比涨幅成为涨幅最大的区域;仅南山和龙岗均价环比下跌,市场冷热不均的态势愈发明显。
板块价格梯队:19万+高价盘与8千+刚需盘的“次元壁”
根据CRIC-PaaS应用平台数据,10月深圳全市普通住宅共有74个板块有网签,价格梯队分化清晰,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
第一梯队(≥10万/㎡):共4个板块,红树湾以190248元/㎡的均价登顶,蛇口、香蜜湖、沙头紧随其后。这些板块凭借核心区位、稀缺资源和高端配套,成为深圳房价的“天花板”,红树湾的深湾玖序花园更是以近19.03万/㎡的成交均价,刷新了市场对“豪宅”的认知。
第二梯队(7-10万/㎡):16个板块构成了深圳改善型市场的主力,福田保税区、宝中、前海等板块均在此列。前海以90113元/㎡的均价,彰显了自贸区的价值潜力;宝中则凭借90722元/㎡的均价,巩固了西部中心的地位。
第三梯队(5-7万/㎡):11个板块覆盖了多个城区的“刚改”区域,南山、民治、龙华老城等板块均在其中。南山虽整体均价环比下跌,但仍以59238元/㎡位列该梯队,可见其基本面的扎实。
第四梯队(3-5万/㎡):31个板块是刚需市场的“主战场”,光明中心、公明、盐田等板块为年轻人置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盐田以39336元/㎡的均价,在该梯队中表现亮眼,也解释了其14.8%环比涨幅的动力来源。
第五梯队(2-3万/㎡):11个板块聚焦远郊和新兴区域,大鹏、碧岭沙湖等板块在此区间。大鹏以21526元/㎡的均价,成为东部生态带的价格代表。
刚需“洼地”(≤2万/㎡):仅深汕和坑梓两个板块,深汕以8589元/㎡的均价,成为深圳房价的“价格洼地”,为预算有限的购房者提供了上车机会。
各区标杆项目:高价盘的“孤芳自赏”与去化压力
从各区普通住宅成交均价最高项目来看,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 南山区的深湾玖序花园以190248元/㎡的成交均价稳居榜首,但网签套数仅2套,凸显高端豪宅“有价无市”的尴尬。
- 福田区的金地环湾城成交均价119269元/㎡,网签19套,成为高价盘中去化表现相对突出的项目,反映福田核心区的市场认可度。
- 宝安区的都市茗荟花园均价108855元/㎡,网签2套;罗湖区的京基水贝城市广场均价82614元/㎡,网签仅1套……这些高价项目的去化压力,折射出改善型需求的收缩。
反观刚需板块,光明的安联尚璟府均价44695元/㎡,网签9套;坪山的花样年·旭辉·好时光均价30896元/㎡,网签8套……相对亲民的价格使其在去化上表现更稳健,印证了“以价换量”策略在刚需市场的有效性。
行业展望:调整期的破局之路在何方?
当前深圳新房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房企面临的现金流压力与去库存挑战不容忽视。在“以价换量”成为普遍策略的背景下,市场的修复需要多方面的合力:
- 对于房企而言,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合理定价是破局关键。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推出契合刚需和刚改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或能在去库存中找到突破口。
- 对于购房者而言,市场分化带来了更多选择。预算充足的改善型客户可关注核心区优质项目的促销节点;刚需客户则可重点考察价格洼地和新兴板块的潜力项目。
- 对于行业而言,政策端的适度支持、市场信心的逐步修复,将是推动行业走出调整期的重要力量。
2025年10月的深圳新房市场,是行业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在“冰与火”的博弈中,唯有看清市场本质、顺应需求变化,才能在这场行业大考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路径。(数据来源:克尔瑞深圳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