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股友早上好,我是帮主郑重,做了20年财经记者,也专注中长线投资这么多年,隔夜美股那波跳水估计让不少朋友半夜都在刷行情吧?道指一下跌了快800点,纳指连跌三天,科技股跌得尤其惨,而美联储12月降息的概率一夜之间从60%多掉到了不到50%,这一连串动静确实够吓人的。
其实早上一打开手机,就有好几个老粉来问我,美股这么跌,咱们A股刚创了反弹新高,会不会被带下水?帮主特别理解这种心情,毕竟大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看着外围市场跳水,心里难免打鼓。但咱们先别急着慌,先把这事掰开揉碎了唠唠,搞清楚背后到底咋回事。
这次美股大跌,核心就两件事。一是科技股的泡沫开始挤了,之前AI概念炒得太火,英伟达、谷歌这些巨头估值都炒到了高位,但实际上很多AI业务还没赚到真金白银,就像开餐馆砸了大价钱装修,流水却跟不上,投资者自然要获利了结。二是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变了,之前大家都觉得12月肯定会降息,结果美国政府停摆了六周,关键的就业和通胀数据要么没发布,要么可能永远补不回来了,美联储没了数据参考,政策方向就模糊了,降息的概率自然就降下来了。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咱们A股和美股的逻辑不一样。帮主注意到,昨天沪指还创了反弹新高,银行、医疗这些板块反而在涨,这说明A股有自己的节奏。毕竟咱们国内经济在回暖,政策也在发力,资金更看重的是国内的基本面,而不是跟着美股瞎波动。就像之前美股也跌过几次,咱们A股要么收红要么微跌,独立性已经越来越强了。
作为做了20年财经记者、盯着中长线的投资者,帮主想给大家三个实在的观点。第一,美股这波回调是健康的,之前涨得太猛,挤挤泡沫反而更稳,不用把它当成末日。第二,美联储降息预期反转不是坏事,之前市场对宽松预期太乐观,现在回归理性,反而能避免后续更大的波动。第三,A股的机会不在跟风,而在细分赛道,那些估值合理、有业绩支撑的板块,比如之前被低估的消费、医疗,还有受益于国内政策的基建、特高压这些,才是中长线的底气。
最后给大家几个中长线的实操策略。首先别盲目割肉也别盲目抄底,尤其是手里的科技股,先看看公司是真有核心技术,还是只是蹭热点,有业绩支撑的回调才是机会。其次要分散配置,别把仓位全压在一个赛道上,低估值的防御性板块可以适当配点,对冲波动。最后多关注两个信号,一是美国后续经济数据的发布情况,二是咱们A股的成交量,如果跌的时候成交量缩小,说明抛压不大,不用太担心。
帮主做财经这么多年,见过太多市场风浪,最后发现真正能赚钱的,都是那些在波动中保持冷静、盯着基本面的人。美股这波波动,对中长线投资者来说不是风险,而是筛选好公司的机会。后续我也会持续盯着全球市场和A股的核心赛道,有啥新情况第一时间跟大家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