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红利”言论,再次引发了市场对黄金价格的关注,并揭示了其背后复杂的利益博弈。这位美国现任总统,在股票和加密货币领域屡有斩获之后,似乎又将目光投向了黄金市场。而从近期金价的走势来看,特朗普的一句话足以扭转跌势,令金价止跌回升,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若能提前布局多头,或许又能从中牟利。
上周末,美国参议院就联邦政府“停摆”问题达成了共识,只待众议院的最终投票。鉴于共和党在国会中占据多数席位,由其主导的新财年拨款议案大概率会获得通过,美国政府即将恢复正常运作。政府的重新开张,本应提振经济,如市场预期般,次日美股便大幅上扬。
然而,与经济前景通常呈现负相关关系的黄金价格,却出现了一波异常的上涨。在11月10日至11日期间,伦敦金的累计涨幅达到了2.88%,价格重新突破了每盎司4100美元的关口。这种“反常识”的现象,其根源恰恰在于特朗普的一条社交媒体动态。
11月9日,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宣布,将向每一位美国公民发放至少2000美元的“关税红利”。他辩称,自上任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关税政策,已经积累了可观的收入,理应与民众分享这份“红利”。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福利政策的宣示,但其背后却引发了市场对美国财政体系可能面临崩溃的担忧,促使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受到追捧。
尽管财政部长随后出面解释,表示这2000美元可能以减税的形式实现,例如加班费免税或购车贷款抵税等,但关键问题在于,美国原有的关税收入本是用于偿还国债及利息的财政增收项目。如果将其性质转变为直接的“发钱”支出,其财政逻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原本的创收项目可能因此出现亏损。
以全美约3.4亿人口计算,每人2000美元的支出将高达近7000亿美元。即使剔除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高收入群体,剩余的2亿多人也需要约4000亿美元。而根据预测,2025财年美国的关税收入仅为1950亿美元,远远不足以覆盖这笔支出,即便下个财年有所增长,也难以弥补巨大的资金缺口。
这意味着,如果特朗普坚持向大部分美国人发放每人2000美元的“关税红利”,美国的财政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当前,美国国债余额已超过38万亿美元,单是每年用于偿还债务利息一项,政府就需支出高达1万亿美元。“关税红利”的推行,无疑将使得美国的财政状况更加捉襟见肘,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更可能引发系统性的财政危机。
此外,通货膨胀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回溯疫情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直升机撒钱”刺激经济,直接导致了物价的飞涨。尽管当前美国的物价已逐步趋于稳定,但若此时再次效仿疫情期间向全国民众发钱的做法,很有可能让高通胀的阴影卷土重来。
这种叠加了财政压力和通胀风险的双重不确定性,共同促使避险资金大量涌入黄金市场,从而推高了金价。
颇具玩味的是,特朗普家族在股票、加密货币等投资领域已展现出不俗的操盘能力。此次的“发钱”承诺,不免让人怀疑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没有一种可能,在特朗普于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金价应声上涨之前,特朗普家族的成员早已悄悄布局黄金多头,甚至借助杠杆进行投资,等到消息公布、金价上涨之际,便立即获利套现。
从结果来看,特朗普似乎再次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黄金价格上涨,他本人也实现了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然而,这种“赚钱游戏”的背后,正在一点一滴地侵蚀着美国政府的信用。全球不禁要问:一个将重心放在“赚钱”上的政府,如何才能赢得他人对其承诺的信任?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国财政体系的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如果“发钱”成为常态,债务雪球将越滚越大,最终可能引发全球对美元信用的重新评估。
回到黄金市场,此次的上涨不仅是短期避险情绪的体现,更是市场对美国财政健康状况长期担忧的折射。
特朗普的“关税红利”看似慷慨,实则暴露了美国财政的脆弱性。当原本的创收项目被转化为支出项目,当债务规模逼近临界点,任何政策的微小调整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黄金,作为一种“无国界”的避险资产,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自然成为了资金追逐的对象。
最终,这场围绕“发钱”的闹剧,或许会以“特朗普式的胜利”落下帷幕,但其留下的,却是更加深远的财政隐患和信用损耗。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黄金价格上涨背后的深层逻辑,远比追逐短期的价格波动更为重要。当政治决策与经济规律交织在一起时,市场总是会用价格来表达它的判断,而历史,终将给出最公正的评判。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