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白宫办公室里,一场关于关税的棋局正在改变全球权力平衡。印度用一份石油订单的调整,换来了美国的关税让步和俄罗斯的核技术,莫迪的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
特朗普坐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皮质座椅上,面对记者的话筒轻描淡写地宣布:“我们将在某个时候下调对印度商品的关税。”他给出的理由简单直接——“印度已经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已经非常大幅度减少”。
就在几个月前,美国还对印度商品征收了高达50%的关税,这一惩罚性关税让印度的纺织品、海产品和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一下子陷入了极大困境。
如今,形势逆转之快令人惊讶。印度尚未对美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就已经在这场贸易摩擦中“不战而胜”。
2025年8月,特朗普政府以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征收额外的25%关税。叠加7月30日美国对印度征收的25%关税,短短21天内,美国对印关税达到了50%的惊人水平。
这一惩罚性关税涉及约480亿美元印度出口,对纺织、宝石、皮革与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印度商务部长戈亚尔随后强硬表态,与美谈判“进展顺利”,但印度不会“被迫签署仓促协议”。他在柏林明确指出:“印度不会在最后期限或压力下签协议”。
更令印度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原本计划从中国迁往印度的国际企业,因此打消了念头。印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工业体系,另一方面又成为特朗普的针对对象,营商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风险大幅增加。
印度为何甘愿冒险进口俄罗斯石油?数据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一直在扮演俄罗斯石油二道贩子的角色。印度炼油商从俄罗斯购买打折原油,一部分满足国内需求,剩余部分经过加工后转卖给欧洲国家,赚取了可观的差价。
在制裁实施前,印度每日从俄罗斯进口约200万桶原油,俄罗斯石油一度占到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35%。
这一局面在2025年10月22日发生根本转变。当天,特朗普政府宣布制裁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与俄罗斯石油,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首次对俄实施直接制裁。
几乎一夜之间,印度炼油企业开始大幅削减俄罗斯石油进口量。印度最大炼油商信实工业即将终止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长期采购协议。
全球大宗商品数据分析公司Kpler的船舶追踪数据显示,在10月27日至11月2日的一周内,俄罗斯对印度的原油出口量日均为119万桶,较之前两周的日均195万桶大幅下降。
特朗普对印度加征关税的理由表面上是印度持续从俄罗斯购买原油,不利于俄乌停战。但实际上,关税已经成为特朗普的战略武器,用以实现地缘政治目标。
特朗普的逻辑比较线性:在他看来,俄乌冲突持续是因为俄罗斯还能从能源出口中获得资金,如果切断俄罗斯资金来源,战争就可能停止。通过对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征收“二级关税”,等同于对俄罗斯实行贸易封锁。
然而,印度方面对此表示不满。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东盟峰会指出,美欧在施压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上存在双重标准。他强调“国际原则被选择性适用,某些国家倡导的准则自身却未必践行”。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方面曾透露,最初是美国鼓励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以稳定国际油价。如今美国出尔反尔,自然引发印度的强烈反感。
面对印度的“背叛”,俄罗斯总统普京既愤怒又无奈。在特朗普宣布制裁的次日,普京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此举是“非友好行为”。
普京还向印度喊话:“任何一个有自尊的国家和有自尊的人民,都不会在压力下做出任何决定”。这番话明显是对印度在美国压力下改变立场的批评。
然而,数据显示印度市场对俄罗斯至关重要。在制裁实施前,印度每日从俄罗斯进口约200万桶原油,如今这一数字预计将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俄罗斯石油公司此前约占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37%,这一市场的萎缩对俄罗斯财政是沉重打击。
为稳住印度,俄罗斯迅速打出“核技术牌”。据报道,俄罗斯准备向印度转让核技术,普京和莫迪计划在2025年12月会晤。
这一举动表明,尽管印度在石油进口上倒向美国,俄罗斯仍试图通过更高层次的技术合作来维持双边关系。
印度在美俄之间的平衡术不是偶然之举,而是其长期奉行战略自主外交传统的延续。
印度自诩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与美西方国家存在较高的制度和价值亲和力。但在实际运作中,印度对西式价值观的态度更具实用主义色彩,对制度输出和意识形态干预保持天然警惕。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林民旺指出,当前特朗普政府对“印太战略”的关注度显著下降,但更深远的变化在于美国不愿再推动印度崛起。美国战略焦点已从利用印度制衡中国,转向了防止另一个竞争对手出现。
面对复杂局势,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吉隆坡表达的立场或许揭示了印度的战略思维:“变革自有其运行规律。世界必然会对新的形势做出反应。届时将进行调整,需要进行权衡,新的认知将会形成,新的机遇将会涌现,应对之策也将得以制定。多极格局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会不断发展壮大”。
诸多分歧,美印贸易谈判仍在持续推进。双方自2025年3月启动谈判,目前已完成五轮磋商,目标是在2025年秋前完成首阶段协议。
特朗普在新任驻印大使塞尔吉奥·戈尔的宣誓仪式上表示,美印两国“非常接近”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他特别称赞戈尔与印度总理莫迪已建立“友好”关系,作为大使,戈尔将致力于巩固两国纽带,促进对美国关键产业与技术的投资。
然而,贸易谈判的核心障碍依然存在。印度坚决不肯开放农业和乳业市场,这两大领域是印度谈判中“绝对不能碰的两条红线”,因为一旦开放,印度本土农业将受到美国农产品的猛烈冲击,大量农民的生计将成问题[citation:10。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案例可能对印度产生示范效应。目前美国对印度部分商品总关税达50%,而对巴基斯坦的关税税率则从29%下调至19%。这种差异化的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的焦虑。
随着特朗普宣布下调对印度关税,以及普京计划向印度转让核技术,印度在美俄之间似乎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印度石油公司已开始寻求在明年第一季度从美国、加拿大、巴西等美洲国家采购2400万桶原油,以替代俄罗斯原油供应。
而在12月计划的普京与莫迪会晤上,核技术转让将成为核心议题。俄罗斯失去重要的石油收入来源后,不得不通过更高端的技术合作来维持与印度的战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