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正悄然掀起一场“淘金热”,而美债则悄然失宠。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最新统计显示,自1996年以来,黄金首次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超过了美债。这一历史性转变标志着全球资本流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明显下降。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总值首次超过其持有的美债规模,黄金正在替代美债,成为各国眼中的优势避险资产。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全球对美元信心转移的明确信号。
01 历史性转折:储备格局生变
近三十年来,全球央行的资产配置格局首次出现根本性转变。
根据央视报道观察黄金市场变化时注意到,美元在各国央行储备中的占比出现下滑趋势,而黄金则被越来越多国家重新配置。
这一变化在资产价格上得到充分反映。黄金价格从年初到现在整体上涨近50%,相较十年前上涨约300%。
金价的大幅上涨,一方面反映了市场避险情绪的高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球央行对黄金需求的持续增长。
02 去美元化:共识的破裂
各国央行增持黄金,是出于对全球储备安全共识的打破。
2022年,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指数飙升至近20年来最高点。美国利用其美元优势,不断升级金融制裁,被制裁的国家和企业数量创下1990年来新高。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的瞿瑞指出,这场行动让全球央行真切意识到,美元储备也可能被“武器化”,彻底打破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安全性”的默认共识。
黄金作为非主权、无对手方风险的实物资产,成为降低美元储备风险的必然选择。
03 新兴市场:购金主力军
在这场全球央行的资产重置中,新兴经济体扮演着关键角色。
谭主分享的趋势显示:新兴经济体的央行已经成为购金的主要力量。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购金意愿显著提升。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杨子荣表示,储备资产选择的分化,反映出背后的政治逻辑。大西洋理事会就给出了一个判断,与美国政治距离越远的国家,购金意愿往往越强。
原因很清晰。与美国关系紧张的国家,对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信任度较低,尤其在美国频繁动用金融制裁手段后,美元资产所承载的“地缘政治风险”在上升。
04 美国债务:不可持续的困境
美国债务困境是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背景。
截至2025年末,美国国债总额已攀升至约37.94万亿美元。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若现行政策不变,这一数字到2035财年底将超过52万亿美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的债务与GDP之比已高达约125%。这一比率在2020年第二季度新冠疫情高峰期曾触及133%的历史高点。
随着债务基数的膨胀和利率水平的上升,利息支出已成为美国联邦预算中增长最快的部分。2024财年,联邦政府的净利息支出高达8799亿美元,占该年所有支出的13%,其规模已超过了医疗保险或国防开支。
05 事实性违约: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均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是市场对美国信譽度发生根本性侵蚀的权威确认。
2011年,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 ;2023年,惠誉也采取了类似行动;2025年5月,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
这意味着,美国在三大主要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中的主权信用评级均失去了最高等级。
这些评级下调并非因为美国缺乏偿债能力,而是基于对不可持续的债务轨迹、不断膨胀的利息成本,以及治理能力恶化和政治稳定性下降的判断。
06 黄金属性:从避险到流动
黄金正在从单纯的避险资产,转变为流动性管理工具。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报告,建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黄金认定为高质量流动资产。
世界黄金协会全球研究负责人安凯指出,“黄金市场流动性强且秩序良好,能以HQLA资产类型降低市场风险”。
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今年4月期间,黄金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场外交易的日均交易量为1450亿美元,高于7—10年期美国国债(日均交易量1430亿美元)与20年期以上的美国国债(日均交易量720亿美元)。
07 资本转向:重构资产配置
避险资金开始不再流向美元。
玉渊谭天指出,这基本是今年全球资本的流向逻辑。2月,美国政府开始对全球滥施关税,全球避险情绪升温。资金开始寻找新的避风港。
除此之外,美国的债务水平也不断突破历史高点。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就判断,美国已进入长期债务周期的“尾声”。
美国债务增速远快于经济增长,政府只能依靠货币扩张维持运转。在这种情况下,通胀上升,美元资产价值被不断稀释。
过去,避险是买美元;现在,避险是买黄金。各国央行储备结构的调整,映射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层变革。
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的判断正在应验——美国已进入长期债务周期的“尾声”。而在这场全球资本的重构中,黄金正从古老的避险资产蜕变为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
随着美元中心地位的调整,黄金的闪耀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波动,而是全球金融秩序重构的晴雨表。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