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金融认知中,美股与黄金如同天平的两端,往往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跷跷板”效应。当美股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时,黄金的表现往往显得黯淡无光;反之,当金价扶摇直上时,美股市场则常常伴随着震荡和调整。然而,近两年来,市场格局却罕见地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美股与黄金同步走强,并不断刷新历史高点,这种前所未有的“双高”现象,引发了市场参与者对于未来走势以及潜在调整时点的密切关注。
流动性的充裕程度,如今已成为左右美股和黄金走势的关键变量。在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各类资产价格往往容易受到推升;相反,一旦流动性收紧的预期升温,处于高位的资产便可能面临回调的压力。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机构已经开始悄然布局做空策略,其背后的逻辑链条清晰而富有针对性:首先,通过制造流动性枯竭的舆论氛围来影响市场情绪;紧接着,配合实质性的资金抽离操作,从根本上减少市场上的可用资金;最终,引发资产价格的回撤,从而从中获利。
作为华尔街举足轻重的参与者,美国银行近期发布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报告,大胆预测美联储在现任主席鲍威尔的任期内(直至2026年5月)将不再降息。这一预测与当前市场的主流预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知道,美联储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市场普遍押注美联储在12月降息的概率超过三分之二。如果美国银行的预测最终成真,那么流动性的超预期收紧,无疑将对美股和黄金的价格构成直接的冲击。
鲍威尔在最近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后的表态,似乎也为这一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他强调,降息决策将高度依赖于后续公布的经济数据,而近期美国政府的停摆,却导致关键经济数据的发布受到了阻碍。由于劳工部部分雇员被强制休假,原定于公布的9月非农就业报告被迫延期,甚至10月份的数据也可能再次面临推迟的命运。
在数据缺失的背景下,维持利率不变无疑成为了美联储最为稳妥的选择。即使未来经济或就业市场可能因为降息的延迟而面临压力,美联储也可以将责任巧妙地归咎于政府停摆所导致的决策困境。
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美股和黄金当前均处于历史高位。若要继续向上冲刺,需要持续不断的增量资金入场,然而,在高基数效应的影响下,通过资金推动价格上涨的难度已经显著增加。
相比之下,做空策略却具备“以小博大”的特性。一旦市场形成流动性收紧的共识,前期获利的资本便可能借势撤离,并采取反向操作,通过看空期权等金融工具来扩大收益。
华尔街资本的“做空剧本”往往始于舆论的引导和造势。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政部近期的行动,似乎与这一策略形成了某种微妙的“配合”。
为了应对政府关门的风险,财政部TGA账户的余额从3000亿美元激增至超过1万亿美元,这相当于从市场上抽走了7000亿美元的流动性。
与此同时,本周财政部还将进行多笔国债拍卖,包括周一出售的580亿美元3年期国债,周三竞标的420亿美元10年期国债,以及周四发行的250亿美元30年期国债。这意味着仅本周就将从市场回收至少1250亿美元的资金。
尽管短期内市场未必会立即崩盘,但流动性收紧的风险已经初露端倪。处于高位的资产对于利空消息的敏感度显著提升。一旦“流动性枯竭”成为市场共识,资本的撤离和反向操作或将加速价格的调整。投资者需要高度警惕这种风险博弈,表面上看是机构通过舆论制造恐慌,实则暗含着实质性的抽水操作以及政策转向的预期。
总而言之,当前美股和黄金“双高”的局面是由多重因素共同支撑的,但流动性收紧的风险正在逐步累积。美国银行对于政策转向的预测,以及财政部的抽水行动,形成了双重的压力,为市场埋下了调整的隐患。华尔街机构通过舆论造势与实质操作相结合的策略,可能逐步削弱市场的资金面。虽然短期内未必会出现剧烈的崩盘,但高位资产对于负面信息的反应弹性已经大幅增强。投资者需要在乐观情绪中保持审慎,密切关注政策信号和资金面的变化,避免成为“以小博大”策略中的被动接盘方。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