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其上市流程既遵循注册制基本要求,又结合了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的递进培育机制,形成“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以下从上市流程和核心要点两方面梳理关键内容:
一、北交所上市主要流程
北交所上市流程可分为前期准备、股改与规范、申报与审核、注册与发行、上市与持续监管五大阶段,整体周期通常为6-12个月(含辅导期)。
1. 前期准备阶段(1-3个月)
- 中介机构选聘:企业需聘请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共同制定上市计划。
- 初步尽调与问题诊断:中介机构对企业历史沿革、财务规范、业务合规性等进行全面核查,识别潜在问题(如股权代持、关联交易、税务瑕疵等)并推动整改。
- 确定上市板块定位:结合企业行业属性(如“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规模(市值、营收、净利润)、成长阶段,判断是否符合北交所定位。
2. 股改与规范阶段(3-6个月)
- 股份制改造: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需满足存续满1年),解决股权结构不清晰、出资不实等问题,同步完善治理架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团队)。
- 规范运作整改:重点解决财务不规范(如两套账、资金占用)、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内控制度缺失等问题,确保符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
- 进入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可选路径):
- 北交所上市企业需为“新三板挂牌公司”(或已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公司)。因此,未挂牌企业需先在新三板基础层挂牌(满足股改后存续满1年),运行满12个月后申请进入创新层,再启动北交所上市程序。
- 注:2023年修订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分层管理办法》优化了分层条件,创新层准入更灵活。
3. 申报与审核阶段(2-4个月)
- 材料申报:保荐机构提交申报文件(包括招股说明书、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等),北交所受理后公开披露。
- 审核问询:北交所审核机构通过“多轮问询+现场督导”方式,重点关注企业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审核重点见下文)。企业需配合中介机构逐条回复,必要时补充尽调。
- 上市委员会审议:审核通过后,提交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类似发审会),审议结果为“通过”或“暂缓”。
- 报送证监会注册:上市委审议通过后,北交所将审核意见、申报文件报送中国证监会履行注册程序(通常10个工作日内完成)。
4. 注册与发行阶段(1-2个月)
- 证监会注册:证监会对注册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无异议则出具同意注册批复。
- 发行承销:企业及保荐机构启动询价、定价(可选择直接定价、竞价或询价方式),完成网下/网上发行,投资者缴款后股份登记至投资者名下。
- 会后事项核查:注册后至上市前,若发生重大事项(如业绩大幅下滑、诉讼纠纷),需及时报告并核查。
5. 上市与持续监管阶段
- 挂牌上市:完成发行后,企业股票在北交所上市交易,首日无涨跌幅限制(次日起涨跌幅30%)。
- 持续信息披露:严格履行定期报告(年报、中报、季报)和临时报告(重大事项)披露义务,接受北交所日常监管。
- 限售与减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特定主体需遵守限售期(通常12-36个月),减持需提前披露计划并符合比例限制。
二、北交所上市核心要点
(一)上市条件:“市值+财务+规范”多元标准
北交所设置四套差异化上市标准(满足其一即可),兼顾盈利性、成长性、研发能力和市场认可度,具体如下:
标准
核心指标
标准一
市值≥2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1500万元且加权平均ROE≥8%,或最近一年净利润≥2500万元。
标准二
市值≥4亿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1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率≥30%,最近一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
标准三
市值≥8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2亿元,研发投入占比≥8%。
标准四
市值≥15亿元,最近两年研发投入累计≥5000万元。
注:市值以公开发行价格计算;财务指标需连续计算,且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此外,需满足规范性要求:
- 股权清晰(无重大权属纠纷);
- 治理健全(“三会一层”有效运作,内控制度完善);
- 合法经营(无重大违法违规,环保、税务、劳动用工合规);
- 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公司(或直接申报时已在新三板挂牌)。
(二)审核重点:“聚焦主业、穿透核查、风险揭示”
北交所审核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 持续经营能力:核查收入真实性(如客户集中度、订单稳定性)、成本合理性、盈利可持续性,警惕“突击盈利”“依赖单一客户”等问题。
- 财务规范性:关注财务数据勾稽关系(如收入与现金流、存货与成本匹配性)、关联交易公允性、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整改情况。
- 创新属性:要求企业结合行业特征披露核心技术(如专利、研发投入)、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如产品毛利率、市场份额),避免“伪创新”。
- 公司治理:核查股权结构稳定性(如实际控制人认定、一致行动协议)、董监高任职资格(是否存在重大失信记录)、内部控制有效性(如资金管理、采购销售流程)。
- 风险揭示充分性:要求企业如实披露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等,避免误导投资者。
(三)北交所特色机制
- 与新三板递进衔接:企业需从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层层递进”,形成“培育-规范-升级”的全周期服务体系,降低直接IPO难度。
- 转板机制:上市满1年且符合条件(如市值、财务指标),可申请转板至科创板或创业板,无需先摘牌再IPO,畅通多层次资本市场通道。
- 审核效率:北交所审核周期较短(自受理至注册平均约2个月),主要因企业已在新三板挂牌,信息披露和规范度基础较好。
- 精准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专精特新”、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企业,弱化对规模和盈利的硬性要求(相比主板、科创板)。
(四)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 中介机构责任:保荐机构需履行“看门人”职责,对尽调、问询回复质量负责,北交所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如现场检查、执业评价)。
- 业绩波动应对:中小企业业绩易受行业周期影响,需在招股书中合理分析波动原因,证明具备抗风险能力。
- 募集资金用途:需明确投向主营业务(如研发、扩产、数字化升级),避免“补流”比例过高或用途模糊。
总结
北交所上市流程以“递进培育、高效审核、精准支持”为特点,核心在于企业需满足差异化财务/市值标准,同时具备规范治理和持续创新能力。企业需提前1-2年规划,通过股改和新三板挂牌夯实基础,借助中介机构专业辅导,聚焦主业、真实披露,以提高上市成功率。
来源:锋行链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