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联储连续两次暂停加息,美债收益率快速回落以及国内增发万亿国债政策持续发力,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将呈现什么样的走势?
12月19日,由和讯网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财经风云榜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2024年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邀请证券、期货、基金行业知名专家、业内巨擘共襄盛会,探讨行业变革中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会上,国元证券(000728)研究所所长助理、总量研究负责人、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为敩发表了“滴水,穿石——2024年宏观经济展望”的主题演讲。

支撑经济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
杨为敩表示,通常来说,如果整个商品市场在上涨过程中,经济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反之,经济压力则骤然增加。用通胀现象来解释宏观经济的背后是商品库存周期的潮起潮落,商品与宏观经济互为因果,宏观经济会影响商品价格,反过来,商品价格也会影响宏观经济。
库存及价格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因变量,一旦后续PPI企稳之后,会反作用于经济的认知及经济的真实表现,经济也会因此而变得积极一些。杨为敩分析,“从今年的5月份开始,中国PPI就结束了持续性的下跌,出现了上涨,6月份之后,商品市场也出现上涨,而这一轮商品周期企稳的初始条件并非源自需求,而是金融属性的重塑。从金融属性来看,CRB的波动和全球的M2同比之间相关性非常密切,需要关注M2的持续性。”

更进一步讲,最近一段时间商品价格上涨是由美元贬值所带来的,美元的贬值会不会持续,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问题。当前美元指数处于非稳定的状态,美元的资产回报率相对于全球不断下降,这是美元贬值的重要因素。
杨为敩认为,美国降息仍存不确定性,在需求变化不大的假设下,美元贬值是存在自加速机制的。商品价格的上涨本就会导致美国相对增长的下降,且进一步导致美元的贬值,再反过来又会推动商品进一步上涨。目前来看,这个循环已经形成,且我们看不到有其他因素能打破这个循环。

对于商品市场而言,杨为敩分析,“美元贬值是其良性循环的基础,整个的商品会因美元贬值而往上抬,这就会导致整个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一个资产回报率继续下降,此时,会进一步的引起美元贬值,整个商品价格会进一步抬升。”从中国企业来讲,去补库存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商品价格涨跌预期,如果PPI往上走,至少能结束去库存的状态。从宏观来分析,除了投资、出口、消费三驾传统马车外,库存也值得关注,目前市场可能会进入缓慢的补库存,这也是看好明年经济的重要依据。
周期意义上地产已经企稳
杨为敩坦言,现在地产仍处于出清阶段,一个行业在逻辑破坏后,总有一个向合理中枢调整的过程,目前来看,这个调整的过程应该没结束,这也是市场对地产的体感差的来源,地产投资不再是空间问题,而是信心及循环扭转问题。
行业逻辑在被破坏后,重建时会随着其中枢逐步靠近合理中枢,其下降的速度是不断收敛的。目前来看,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可能已经开始,2024年地产销售可能会有约20%的去化速度。

地产投资在2024年虽不能完全变稳,但会明显变平。施工面积去化最快的时间被同步,无论是新开工还是施工面积,其在月度频率下的数据表现出一些偏积极的状态。地产大概率已经在周期意义上稳住了。
明年政策面如何看?
“如果2024年的经济基本面就目前这个位置横下去,这个事实并不难接受。”杨为敩说,经济压力没那么大,政策理应不再进击。但度量2024年政策基调最重要的变数要落到了经济增长目标问题上,2024年的经济目标是否下调,就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同时他强调,“但经验告诉我们,这个不确定性并不关键。政策的分界点在于经济周期,而不在于年底年初的目标调整。我们预测2024年政策的总基调,当前的货币及财政政策都不算松。从货币政策角度看,货币政策不算宽松,2023年资金利率的总体水平没有下降。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财政政策也不算宽松,虽然公共支出在加快,但基金性支出依然不在发力状态。”
杨为敩解释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财政政策采用了“适度”发力的描述,从今年基建绝对表现来看,应当算积极,但边际上仍不能称为积极,适当降低对明年目标的预期是比较合理的。

杨为敩预计,从明年的角度来看,央行背后的货币政策目标会从稳增长逐步转为控风险,利率市场的牛熊取决于明年的监管和经济环境。整个明年的经济趋势并不悲观,2024年大概率是经济稳、政策稳的组合,在这一前提之下,任何一个市场大的风险和机会都很难出现,十年期国债利率小幅震荡。
股票市场方面,杨为敩认为,虽然可能是risk on周期,但是这个周期被消磨足够平,A股同样会维持区间震荡行情,机会不会在β层面,α层面更值得关注,可以关注有周期属性的科技股,例如景气度处于底部的半导体行业、杀估值之后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如果商品能够企稳上涨,与油价负相关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估值有望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