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特斯拉销量暴跌50%,马斯克强推天价薪酬,全球最大基金集体反对
创始人
2025-11-09 06:31:11
0

2025 年 11 月,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特斯拉总部会议中心外,聚集了不少举着标语的投资者,而会议室内即将开启的一场投票,正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

就在这场年度股东大会前一个月,德国汽车监管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在当地单月销量暴跌 50%。

这一颓势并非个例,自埃隆・马斯克公开涉足政治领域后,不少潜在买家因对其立场不满放弃购买,全球多地特斯拉门店的客流量都出现明显下滑。

而销量的急剧下滑并未拉低特斯拉的股价,反而让其市值在半年内攀升至近 1.5 万亿美元,而马斯克此刻却提出了更惊人的要求。

希望公司批准他获得足够股份,若达成目标,他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万亿富翁。

教皇利奥十四世直言这是 “收入不平等的典型例证”,多个养老基金公开反对,支持者却坚信马斯克是唯一能带领特斯拉走向未来的人。

当一家公司的核心人物将个人政治立场、财富诉求与企业命运深度捆绑时,投资者该如何权衡 “天才领袖” 的价值与股东自身的利益?

全球市场销量与盈利双重承压

2025 年的特斯拉,正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业绩寒冬,全球核心市场集体 “失温” 的现象尤为刺眼。

作为本土基本盘的美国加州,其销量同比下滑 11.6%,曾经为特斯拉贡献大量订单的 “后花园” 市场增长动力尽失、

而在电动汽车渗透率较高的欧洲,颓势更为明显,德国、法国 1 月销量分别暴跌 60%、63%,消费者对特斯拉的热情急剧消退。

即便是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的中国,特斯拉 1 月销量也同步下降 11.5%,在比亚迪蔚来等本土品牌的围剿下,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销量下滑的背后,是特斯拉车型结构的严重失衡。高端线 Model S/X 曾经是品牌技术与豪华的象征。

2025 年前三季交付量却同比大跌 26.2%,过高的定价与有限的产品升级,让其在竞品面前失去竞争力。

中端主力车型 Model 3/Y 本应扛起销量大旗,却仅实现微增,同比降幅虽控制在 4.3%。

但对比行业内其他品牌的两位数增长,差距一目了然,高低端产品 “两头不靠” 的短板彻底暴露。

更致命的是,销量颓势已传导至盈利端。2025 年前三季,特斯拉整车销售毛利润率仅为 13.6%,若剔除 FSD(完全自动驾驶)业务的递延收入,实际毛利润率更是跌至 12.3%,创下近五年新低。

单车毛利润的下滑更为惊人,从 2022 年的 1.34 万美元跌至不足 5500 美元,近乎腰斩。

为应对市场竞争,特斯拉频繁降价促销,却未能换来规模效应的提升,反而陷入 “降价 — 盈利下滑 — 再降价” 的恶性循环,将公司推向盈利低谷。

万亿薪酬方案的争议与落地

就在特斯拉被业绩阴霾笼罩时,一份足以改写商业史的薪酬方案横空出世。

马斯克将获得一份为期 10 年、以股票授予形式分 12 期发放的薪酬,若能达成全部目标,总价值将突破 1 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史上最高高管薪酬方案。

方案设置的目标堪称 “登月级别”:需将特斯拉市值从当前的 1.48 万亿美元提升至 8.5 万亿美元。

同时实现 100 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商用,这两个目标无论从行业发展规律还是当前技术水平来看,都充满不确定性。

方案一经公布,便引发舆论海啸,其争议性早已超越商业范畴。

马斯克若全额获得这份薪酬,相当于 10 年里每天能赚 2.75 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同行 ,微软 CEO 纳德拉 2024 年薪酬为 7900 万美元,苹果 CEO 库克同期薪酬 7500 万美元。

即便对比全球顶尖科技公司高管,马斯克的薪酬也达到了他们的数十倍。

更刺眼的是薪酬差距,特斯拉普通员工 2024 年薪酬中位数仅为 5.7 万美元。

按照这一水平,普通员工需工作近 2000 年才能赚到马斯克一天的潜在薪酬,如此悬殊的差距,让社会对贫富分化的讨论再度升温。

即便争议不断,这份方案最终仍以 75% 的投票通过率落地,背后是多方力量的角力结果。

马斯克作为特斯拉最大股东,持有 15% 的股份,其投票权为方案通过奠定了基础。

同时,庞大的散户投资者群体对马斯克抱有强烈信任,认为其能带领公司走出困境,成为支持方案的重要力量。

此外,特斯拉董事会也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他们担忧若方案被否,马斯克可能选择离职。

届时公司核心战略与技术研发将陷入停滞,因此积极游说机构与散户支持,最终顶住了全球大型基金的反对压力,让这份天价薪酬方案尘埃落定。

全球资本阵营的支持与对抗

特斯拉万亿薪酬方案的推进,犹如一块巨石投入资本海洋,激起全球投资阵营的激烈对抗。

反对阵营阵容堪称豪华,集结了全球顶尖的机构投资者:管理规模超 2 万亿美元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

作为特斯拉第六大外部投资者,明确表态反对,直指方案 “薪酬规模脱离合理范畴”,且会加剧 “股权稀释风险”,同时担忧马斯克的个人决策可能让公司陷入 “关键人物风险”。

美国最大公共养老基金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也紧随其后,强调方案未充分考虑股东长期利益,在公司业绩下滑期推出天价薪酬,违背财务审慎原则。

这些机构的反对并非无的放矢,特斯拉当下的经营困境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

销量下滑背后,多重诱因叠加:美国 IRA 补贴政策收紧,让 65% 的潜在购车者担忧购车成本上升,对特斯拉的购买意愿大幅下降。

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加速布局新能源领域,推出多款高性价比车型,在价格与配置上对特斯拉形成直接冲击。

而特斯拉寄予厚望的 Model 3/Y 改款,因设计创新不足、功能升级有限,未能扭转市场颓势,进一步削弱了方案的合理性基础。

支持阵营则坚定站在马斯克一边,核心逻辑围绕 “天才不可替代” 展开。

不少机构投资者与散户认为,马斯克过往带领特斯拉从破产边缘走向行业巨头的经历,证明其具备超越常人的远见与执行力。

他们坚信,特斯拉未来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突破,离不开马斯克的主导,天价薪酬是 “绑定核心人才、确保战略落地” 的必要代价。

支持方还强调,方案设置的严苛业绩目标,将马斯克的个人收益与公司长期发展深度绑定,本质是对未来的 “正向激励”,而非单纯的利益输送。

盈利神话破灭与战略不确定性

如今的特斯拉,正站在战略与盈利的双重十字路口,曾经的 “盈利神话” 逐渐褪色。

被寄予厚望的 FSD 业务,本应成为 “第二增长曲线”,现实却令人失望。

2025 年前三季,FSD 相关收入仅占整车销售收入的 1.3%,对公司营收贡献微乎其微。

更严峻的是,单车 FSD 递延收入从 2019 年的 2393 美元暴跌至 2024 年的 751 美元。

消费者对 FSD 的付费意愿持续下降,“卖软件比卖硬件赚钱” 的预期彻底落空,软件服务未能扛起盈利大旗。

2025 年 Q3,特斯拉交付量虽反弹至 49.7 万辆,同比微升 7.4%,但这一成绩更像是短期促销后的 “昙花一现”。

前三季总销量 121.8 万辆仍同比下降 5.9%,远低于美国新能源车市场 30% 的同比增速。

在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分化的背景下,特斯拉若不能快速推出有竞争力的新品、优化产品结构,后续销量增长恐难以为继,甚至可能进一步被竞品挤压市场份额。

万亿薪酬方案的落地,将马斯克的个人命运与特斯拉的未来牢牢捆绑。能否在 10 年内达成市值翻倍、自动驾驶出租车商用等严苛目标?

能否重振销量与盈利,打破当前的增长困境?能否兑现自动驾驶与机器人的未来蓝图,重塑市场信心?

结语

特斯拉销量寒冬与天价薪酬的矛盾,本质是商业野心与现实困境的碰撞,也是资本博弈与社会公平的交锋。

从业绩承压到薪酬争议,从阵营对抗到未来迷局,特斯拉的经历折射出科技企业在快速发展中的共性难题:如何平衡核心人才价值与股东利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股有色金属板块冲高 每经AI快讯,有色金属板块冲高,中色股份、豫光金铅涨逾6%,西部材料、洛阳钼业、湖南黄金等涨幅居前。...
小红书矩阵号申请攻略:详细步骤... 小红书矩阵号申请全攻略 作为国内知名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小红书已成为品牌和个人扩大影响力的关键渠道。想...
原创 2... 2024年,全国各大城市的GDP榜单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经济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其中温州的异军突...
字节跳动 - 张一鸣的创业故事 张一鸣,一个80后的“技术宅”,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赫赫有名,作为字节跳动的创始人,他带领公司从一款新...
原创 银... 2025年银行迎来了新的一项变革,瞬间感觉到温暖了许多! 针对60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了贴心的服务! ...
为什么许多小微企业选择助贷平台...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尤其是当银行贷款因信用记录不佳、缺乏担保或其它原...
原创 湖... 湖北银行和汉口银行哪个实力更强,取决于股权背景,资产规模,业务机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网点覆盖,战...
贷款到账后,结果以“不是本人意... 明明都签了居间合同,贷款也帮客户拿到了,到收贷款中介费时,客户却以“《贷款居间合同》不是本人签署、协...
小红书账号如何更改领域?详细步... 如何调整小红书账号领域方向 在小红书运营过程中,许多创作者会遇到内容方向与个人定位不符的情况,及时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