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房地产的路怎么走,终于有了明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五五”建议》)正式发布,这份重磅文件给房地产市场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其实早在10月的四中全会上,就对房地产定下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而这次的《“十五五”建议》不仅延续了这个方向,还给出了更具体的实施路径,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清理住房消费中的不合理限制,让买房更顺畅
盘活闲置土地和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建立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完善制度建设
增加保障性住房,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说到底,核心就是要用“保障 市场”两条腿走路,最终实现让老百姓都能住上好房子的目标。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这也是告别过去粗放发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01、限购政策,松绑进行时
《“十五五”建议》明确提出要“清理住房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限购政策已经放开,但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一线城市还保留着部分限制。
回顾今年8-9月,这三个城市不约而同地调整了限购政策,而且都采用了“分区域差异化松绑”的策略:
北京以五环为界,五环外全面放开,五环内仍保留部分限制,同时取消了离婚购房限制,二孩家庭买二套房还能享受首套贷款政策
上海以外环为界,外环外基本放开,外环内适度控制,还推出了人才购房绿色通道
深圳力度最大,非核心区基本全面放开,核心区也只对企业购房有所限制
从这些调整可以看出,政策正在朝着更精准、更灵活的方向发展。
预计在“十五五”期间,这些城市还会继续优化限购政策,首套和二套的差异化政策、公积金使用限制等都有可能进一步放宽。
02、供给端改革:优化增量,盘活存量
《“十五五”建议》在土地和住房供给方面也指明了方向:既要“促进要素高效配置”,又要“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房产”。
与此同时,文件还强调要“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这说明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在“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上双管齐下。
从数据来看,这种供给端的调控已经初见成效。
根据CRIC监测数据,今年8月末百城商品住宅库存量环比下降1%,同比下降9%。像杭州、合肥、成都等城市库存去化周期甚至不足1年,上海也仅需13.5个月。
这些城市也正是当前市场回暖最快的地区。
通过“人、房、地、钱”联动机制,从源头控制供应量,确实有助于市场重新找回平衡点。
03、“好房子”时代来临
“好房子”可能是今年房地产领域最火的词了。《“十五五”建议》多次提到要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还要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
什么是“好房子”?
不仅要新房建得好,老房子也要改造得好;不仅要硬件过硬,物业服务等软件也要跟上。未来住房将实现从“物理空间”到“生活场景”的升级,智慧物业、社区服务都会成为标配。
这将推动形成“民生有保障、市场有活力”的新格局:
在民生保障方面,住房保障体系将更完善,确保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
在市场层面,政策将支持合理改善需求,畅通二手房交易链条,解决当前“二手房挂牌多、置换难”的问题。
对经济来说,“好房子”建设将带动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对社会来说,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对行业来说,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折。
04、未来房价怎么走?普通人该如何选择?
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会出现明显分化:
一方面,“好房子”因为品质提升,会形成新的价格基准,有望率先回暖;另一方面,同地段的普通二手房和老房子,会与“好房子”形成价格梯度,整个市场将呈现多层次、差异化的新格局。
对普通人来说,买房逻辑也要随之改变:
如果是刚需购房,可以重点关注保障性住房政策,各城市都在加大供给力度
如果想改善居住,不妨等等“好房子”项目,品质提升会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
如果是投资,需要更谨慎,普涨时代已经结束,要更关注地段和品质
总的来说,房地产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更稳健、更分化、更注重品质。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认清趋势,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