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中国黄金市场回顾与趋势分析
报告共计:7页
金价飙升下的中国黄金市场:三季度吨数创16年同期最低,金额却飙至历史新高
2025年三季度的中国黄金市场,上演了一场耐人寻味的“量价背离”行情。一边是零售黄金需求吨数创下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另一边是消费与投资金额刷新三季度历史峰值。世界黄金协会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中国黄金市场回顾与趋势分析》显示,这一季度国内零售黄金投资与消费需求(含金饰、金条、金币及黄金ETF)达152吨,同比下降7%、季度环比下滑38%,但1204亿元的总金额(约合169亿美元)同比激增29%,成为历年三季度最高纪录。这种看似矛盾的表现,既与金价持续攀升密切相关,也折射出消费者和投资者对黄金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金饰需求:吨数下滑但金额逆势增长,轻量化产品成“破局关键”
三季度国内金饰需求呈现“量减价增”的特征。数据显示,这一季度金饰需求达84吨,虽然较二季度季节性回升21%,但同比仍下降18%,也是2007年以来最弱的三季度表现;若拉长至前三季度,278吨的总需求同比下跌25%,较十年均值低39%。不过从消费金额来看,情况却截然不同——665亿元的金饰消费总额(约合93亿美元)同比增14%、环比增25%,仅比2023年三季度709亿元的纪录低6%,成为历史次高。
这种反差背后,既有季节性因素的推动,也离不开产品创新的支撑。每年7月通常是金饰消费淡季,从8月底开始,需求会随着传统节点逐步回升:8月29日七夕节带动情侣赠礼需求,10月初“黄金周”婚庆旺季前的采购进一步提振销量,不少新人会提前购置黄金首饰作为婚礼配饰。而金价的阶段性趋稳,也让部分观望的消费者愿意出手。
更关键的是,金饰产品的“轻量化转型”正在打动更多人。硬足金等轻克重产品在三季度表现突出,这类产品凭借创新设计,搭配宝石、珐琅等材料,既降低了单件产品的总价,提升了性价比,又能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为零售商带来更高利润率。不少品牌还加大了高溢价、工艺精湛的热门IP产品推广,比如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或流行IP的黄金饰品,即便整体销量和门店规模有所下降,部分品牌的利润仍实现了持续改善,周大福等头部品牌就通过这类策略缓解了销量压力。
不过对于四季度金饰需求,市场仍有顾虑。传统上四季度是金饰消费旺季,但当前金价处于历史高位,可能会抑制部分消费意愿;加之2026年春节假期较往年更晚,零售商补货和消费者年末采购可能双双延迟,进一步影响旺季表现。当然,若后续有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宽松举措提振消费能力,或金价能趋于稳定,或许能为金饰需求提供一定支撑。
投资需求:金条金币创2013年来同期新高,黄金ETF短期流出不碍全年强势
与金饰需求的“纠结”不同,三季度国内黄金投资需求整体保持韧性,尤其是金条与金币投资,成为拉动投资需求的核心力量。数据显示,这一季度金条与金币销量达74吨,同比增长19%,即便较二季度(2013年以来最强劲的单季)环比下降36%,仍比十年均值高出17%;前三季度更是累计售出313吨,同比增24%,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分月度来看,三季度金条与金币需求呈现“前弱后强”的走势。7-8月需求相对疲软,主要因为这段时间金价陷入区间震荡,同时国内股市表现活跃,部分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权益市场,暂时降低了对黄金的兴趣。但进入9月,随着金价恢复涨势、股市动能减弱,叠加中国人民银行持续购金的消息提振信心,黄金投资需求再度回升,不少投资者选择在这一阶段增持实物黄金。
从全年来看,金价持续攀升、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以及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担忧,共同推动了投资需求的增长;而全球各经济体央行连续11个月的购金潮,也让个人投资者更愿意跟进配置黄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监管政策调整后,6家保险公司已试点进入黄金市场并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这一举措有望为国内黄金投资需求提供长期支撑。
相比之下,黄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在三季度经历了短期调整。这一季度黄金ETF流出38亿元人民币(约合5.4亿美元),总持仓减少5.8吨至194吨,结束了连续三个季度的流入态势。背后原因与7-8月的市场环境有关:当时经济增长预期改善、中美关税不确定性降低,国内股市走强,叠加金价震荡,投资者配置黄金ETF的兴趣有所减弱;尽管9月金价强势带动ETF小幅流入,但规模不足以抵消前期流出。
不过短期流出并未动摇黄金ETF的全年强势。前三季度国内黄金ETF累计流入593亿元(约合82亿美元),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持仓量也激增79吨,始终徘徊在历史高点附近。地缘政治风险升温、中美紧张局势加剧、创纪录的前三季度金价表现,以及部分时段国内其他资产的平淡表现,都是吸引投资者配置黄金ETF的重要原因。更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持仓减少,金价飙升仍推动黄金ETF资产管理总规模(AUM)攀升11%至1688亿元(约合237亿美元),再创月末值新高。
央行持续购金托底信心,四季度需求仍看这两大变量
作为黄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人民银行的购金动作始终备受关注。三季度央行继续增持5吨黄金,已连续四个季度增持;截至三季度末,官方黄金储备达2304吨,占外汇储备总额的7.7%。从全年来看,1-9月央行累计增持24吨,实现“11连涨”,这一持续的购金态势不仅为外汇储备多元化提供支撑,也显著提振了零售投资者对黄金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贡献度”正在凸显。三季度国内外汇储备总额环比增长1.7%至3.7万亿美元,其中黄金贡献的加权回报率达1.1%,远超其7.7%的占比,成为外汇储备中的核心贡献资产之一。
展望四季度,黄金市场的表现将主要受两大变量影响。对于消费端,金饰需求或迎来季节性改善,但金价若持续上涨、春节假期延迟可能会限制涨幅,不过潜在的政策刺激若能提振消费能力,或能缓解部分疲软;对于投资端,地缘政治风险高企、中美关系紧张,以及全球央行继续购金的预期,都有望支撑金条与金币投资维持强势,若四季度迎来降息窗口,也可能降低黄金投资的机会成本,进一步吸引投资者入场。
整体来看,2025年三季度中国黄金市场的“量价背离”,本质上是金价飙升与需求结构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吨数下滑反映出高金价对购买力的压制,而金额新高则体现了消费者对黄金的消费意愿、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配置需求仍在。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这种“量减价增”的态势是否会持续,四季度的传统旺季能否扭转需求疲弱,将成为后续关注的焦点。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7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