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在媒体上直截了当放话,要是中国在稀土出口上变卦,美国那边随时准备加关税。这话一出,立马就把中美贸易这潭水搅得更浑了。
稀土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高科技和军工的命根子,中国手里攥着大头,美国自然急眼。贝森特这人,本来是华尔街对冲基金大佬,转行当财长没多久,就开始在贸易战上使劲儿。
2025年10月底,中美在吉隆坡刚谈妥一揽子安排,中国同意暂停稀土出口新规一年,美国也搁置了那100%的关税威胁。本以为能喘口气,结果贝森特转头就敲打,说中国要是继续卡脖子,美方不客气。
其实贝森特这番表态不是空穴来风,得看前因后果。稀土市场,中国占了全球加工的九成左右,这优势不是一夜之间攒起来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就一步步布局,开采、提炼、加工全链条都抓牢了。
反观美国,早年领先生产,到90年代中期就让位了,之后基本靠进口过日子。贝森特在采访里直言,中国这30年规划周全,美国却睡大觉,现在醒了得赶紧追。他预测,美国能在1到2年内打破这种依赖,拉着盟友建新供应链。
听起来气势汹汹,可现实里,美国本土稀土矿虽有,但加工能力几乎为零。想重启,得过环保关、技术关,还得砸钱。贝森特没提这些细节,只强调华盛顿握着最大杠杆,关税随时上桌。这话听着像在给自己壮胆,也像在对外施压,提醒北京别轻举妄动。
中国这边反应不慢,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1月3日就回应了,说中方对稀土出口管制立场早就讲清楚了,对话合作才是出路,威胁施压解决不了问题。毛宁点明,吉隆坡磋商的成果就是证明,双方互释善意,就能稳住局面。
中国暂停管制一年,本是让步,现在贝森特这么一说,反倒显得美方不守信用。稀土管制也不是随便来的,中国主管部门多次解释,这是为了维护国家资源安全,顺带规范出口秩序。
全球稀土需求年年涨,高科技、电动车、风电全离不开它。中国不是想垄断,而是产业链完整,别人跟不上。贝森特一口咬定中国“不可靠”,这帽子扣得有点儿随意,忽略了中美经贸的互补性。毕竟,美国企业还得靠中国供应,要真脱钩,先伤的还是自家产业。
吉隆坡那场磋商,10月26日敲定框架协议,算得上近期中美贸易的亮点。美方同意降低对中国出口的关税水平10个百分点,中国则暂停在2025年4月和10月实施的稀土管制一年,还结束了对美国芯片企业的调查。
这协议一签,白宫那边还沾沾自喜,说相当于事实上取消了中国的限制。特朗普本人也表态,美国能在18个月内摆脱对华稀土依赖,启动紧急行动计划,和盟友共建自主供应链,确保产业和国防安全。
贝森特在协议刚出炉时,也说100%关税威胁“事实上下桌了”,中美两日会谈“很顺利”。可好景不长,才一周不到,他就在11月2日的采访里变脸,说中国如果重启限制,美方准备好上调关税。华盛顿这操作,逻辑上说不过去,一会儿夸协议好,一会儿又扬言翻脸。
你看,这事儿暴露了美国贸易政策的双面性。贝森特强调,中国用稀土当武器是“实打实的错误”,这举动惊醒了美国和盟友,推动大家加速多元化。事实是,10月9日中国刚公布新规,全球市场就抖三抖,稀土价格小幅波动,美国军工和高科技链条直接警铃大作。
贝森特借机点出,北京的控制力像把剑悬在头上,不光美国,整个西方、亚洲甚至印度都得防着。他呼吁“去风险化”,不是彻底脱钩,但得分散依赖。这话接地气,说中了很多国家的心思,谁都不想被单一来源卡住脖子。
可问题在于,美国的“去风险”听起来高大上,实际执行起来磕磕绊绊。贝森特没细说自家经济困境,通胀高企,制造业开工率上不去,高科技供应链还离不开中国。加关税这招,用多了自家老百姓先叫苦,物价涨,企业成本飙。
再说贝森特个人,这位财长从索罗斯基金跳出来,管理数百亿资产,专攻宏观交易,对商品市场门儿清。他上任后,推动特朗普的贸易议程,重点盯住关键矿产。
11月2日那采访,他直指中国稀土份额过大,是不稳定因素,美方有权回应。这话虽硬,但也透出焦虑。毕竟,稀土不光是经济事儿,还牵扯国防,美国导弹、雷达、电动车电池全靠它。
贝森特预测两年内自给,这目标定得野心勃勃,可盟友那边响应有限。澳洲莱纳斯公司项目拖沓,环保抗议不断;加拿大矿储量不够,成本高企。
华盛顿想拉欧盟、日本、印度组“稀土联盟”,但盟友记得美国翻脸不认人,钢铝关税说加就加,巴黎协定说退就退。信任这东西,丢了难捡。贝森特这番放话,表面施压,骨子里是给自己和盟友打鸡血,催大家动起来。
中国稀土优势,说到底是实打实的技术和产业链积累。从上世纪末起,中国投资巨额资金,建起全球最全的加工体系,提纯、重稀土分离全覆盖。
全球九成稀土都得来中国加工,这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市场和研发双轮驱动。贝森特批评中国“开枪”太早,这话有失公允。中国10月新规,是针对出口乱象,目的是可持续开发,不是针对谁。暂停一年,已是善意,中方多次重申,欢迎合作,共享技术。
反观美国,早年关闭本土矿场,环保标准严,成本高,现在想重启,谈何容易。国防部刚给Vulcan公司6200万美元贷款,建磁铁厂;ReElement拿8000万搞回收分离。可这些项目,落地得几年,短期内难见效。
美国这几年喊“醒悟”,动作不小。特朗普政府重启补贴,国会通过制造业法案,资金倾斜关键矿产。贝森特在采访里说,华盛顿正“以光速”推进,盟友响应热烈。印度、澳洲、日本确实在动,印度推本土开采,澳洲扩产,但规模小,加工还得外包。
加拿大矿企也签协议,可储量有限,开发周期长。贝森特乐观预测1-2年破局,这数字听着鼓舞人心,实际水分不小。2025年全球稀土需求预计超25万吨,中国供应稳占六成,短期内谁也撼不动。
华盛顿的“联盟”构想,好是好,但内部协调难,欧盟对美关税记忆犹新,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深,印度基础设施弱。贝森特忽略这些,专盯着中国“不可靠”,这标签贴得草率。国际贸易,本该互利共赢,美国动辄关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再说经济大势,美国当前麻烦不少。贝森特承认,住房市场已现衰退,高利率压房价,美联储若不降息,制造业跟着遭殃。工厂产能利用率低,工人闲置,高科技订单堆积却原料短缺。
稀土一卡,美国电动车、风电项目全慢半拍。特朗普的18个月计划,听着紧迫,实际得砸万亿资金,环保审批一拖几年。相比,中国产业链完整,从矿到成品一气呵成,出口管制也留余地,欢迎外资参与。
贝森特这番话,透出华盛顿的急切,但也暴露短板。想脱钩,没底气;想施压,又怕反弹。全球经济连成一片,单干行不通。稀土这事儿,提醒大家,合作才是长久之计,威胁只会让局面更僵。
国际上,这事儿影响不小。稀土价格稳中微涨,市场预期中美继续博弈。欧洲企业警觉,加速多元化,日本企业评估供应链风险。印度媒体说,美国盟友“光速”行动,但实际步调不齐。
贝森特呼吁统一战线,加拿大财长刚访美,谈稀土响应,可加拿大矿业成本高,短期难补位。澳洲项目环保卡壳,欧盟忆起钢铝旧账。华盛顿想绕开中国,难上加难。
中国外交部强调,稀土优势是全球分工结果,欢迎合作,非封闭。事实是,中国已和多国签协议,共享技术,建联合实验室。这开放姿态,比单边施压高明。
展望未来,贝森特这放话,短期搅局,长期或促变革。美国若真投2万亿建链条,或许两年见效,但成本转嫁消费者,通胀再起。特朗普的国防安全诉求有理,可贸易战伤及无辜。
中国稳扎稳打,产业链升级,出口规范,国际声誉上。稀土博弈,考验双方智慧。对抗无赢家,合作共赢路。中美作为两大经济体,携手稳全球供应链,才是正解。贝森特的话,敲响警钟,也给机会。希望华盛顿多点耐心,北京多点沟通,早日回桌前,继续那份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