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报告》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汽战略院联合发布,基于德尔菲调研方法,汇聚120家单位378位专家观点,聚焦节能与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核心领域,预判2026年汽车技术发展方向。
智能驾驶与座舱技术
1. **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技术方案收敛**:作为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关键分水岭,2026年将形成统一技术共识,感知端采用多传感器融合保障安全冗余,算法融合端到端模型与世界模型,单车算力集中于1000–1500 TOPS,目前已有9家车企进入准入试点。
2. **端到端AI Agent智能座舱规模化量产**:从“指令执行者”升级为“出行伙伴”,具备多模态协作、长时空记忆与多场景服务能力,可主动预判需求并实现情感交互,蔚来、东风等车企计划2026年上车搭载。
3. **车路云协同技术量产落地**:通过车辆、智慧道路与云端平台深度融合,提升复杂场景感知与决策能力,2026年将有7家车企量产相关车型,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绿波车速引导等场景应用。
核心零部件与能源技术
1. **HBM芯片高端车型渗透率超30%**:垂直堆叠的HBM芯片解决AI计算“内存墙”“功耗墙”问题,兼具高带宽、低功耗优势,2026年随成本下探,在高端车型中规模化应用,国际三巨头主导市场,国内厂商加速布局。
2. **固液混合电池搭载达十万辆级**:作为全固态电池量产前的过渡方案,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强,兼容现有产线,2025年已实现千辆级应用,2026年搭载规模将快速攀升至10万辆级。
3. **兆瓦超充电动重卡达百余款**:基于全液冷架构与多级池化管理,补能时间从1.5–2小时缩短至15分钟,2026年新上市车型将超100款,应用场景从城市短途拓展至中长途。
4. **高效宽温域热泵系统搭载率破40%**:采用环保冷媒与先进热管理架构,极寒环境下制热COP提升,低温续航衰减降低40%以上,2026年渗透率较2025年翻倍,比亚迪、吉利等车企持续推进。
5. **大电量HEV全球量产**:搭载5kWh左右电池,减少发动机低效启停,支撑高功耗智能功能,满足严苛油耗法规,2026年将在国内外推广,未来有望与传统燃油车同价。
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
1. **分布式驱制动系统集成验证**:通过轮边/轮毂电机与EMB一体化设计,实现毫秒级精准协同控制,提升车辆安全性与能量经济性,2026年将完成台架测试与实车功能验证。
2. **车载光通信技术实车验证**:相比传统电缆,在带宽、时延、轻量化等方面优势显著,2026年将实现通信芯片、协议等核心技术车规级突破,北理工、比亚迪等推进技术攻关与标准建设。
报告显示,2026年汽车技术将聚焦“规模化量产”“性能突破”“场景落地”三大方向,智能网联与能源革新双轮驱动,技术协同性与商业化程度持续提升。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