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药中茅台凉了!从1600元降至500多,暴跌20%创十年来最差业绩
创始人
2025-10-23 04:30:45
0

2025年10月,片仔癀的三季报一出炉,就惊呆了整个市场——这是公司近十年来第一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而且降幅远超预期。

01.

根据财报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片仔癀实现营业收入74.4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93%;公司赚的钱(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21.29亿元,同比暴跌20.74%。

三季度单季营收20.64亿元,同比下降26.28%;净利润6.87亿元,同比下降28.82%。

更关键的是,片仔癀的三大主业全线遇冷,没有一个能“扛事”:

医药制造业:作为核心业务,前三季度营收40.16亿元,同比下降12.93%,每卖出1元产品能赚的利润(毛利率)也降了7.51个百分点,只剩59.38%。

医药流通业:营收28.87亿元,同比下降8.45%,主要是药品批发零售业务不行了。

化妆品业:营收4亿元,同比下降23.82%,连副业都没能带来惊喜。

而这一切的核心,还是公司的“王牌产品”——片仔癀锭剂卖不动了。

片仔癀锭剂是公司的核心,属于肝病用药,也是少数能用天然麝香的中成药,被称为“福建三宝”之一。

以前它是“香饽饽”,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

按照公司2023年的提价通知,片仔癀锭剂国内零售价是760元/粒。

但现在电商平台上,不少药店打折后售价低于760元,有的直接报到570元左右,比官方价低了近200元。

线下小药店老板透露,他们拿货价大概630元/粒,虽然对外标价还是760元,但根本卖不动,“一年也卖不了几粒”。

有熟悉市场的人士说,现在片仔癀给渠道的出厂价已经在600元以下了。

这意味着,公司为了让产品能卖出去,只能悄悄降出厂价,利润空间被越挤越窄。

谁能想到,现在卖不动的片仔癀,几年前还是“一粒难求”的“神药”,甚至被炒到比黄金还贵。

片仔癀有近500年历史,是“中华老字号”,和云南白药一样拥有“国家绝密级配方”,保密期限是永久。

它的核心成分里有天然麝香,而天然麝香来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产量极少,还受配额管制。这种“稀缺性”,成了它价格暴涨的基础。

但真正让它“封神”的,是和茅台的“绑定营销”。

大概在2021年前后,“喝茅台前吃片仔癀护肝”的说法在商务圈传开了。

一下子,“左手茅台,右手片仔癀”成了高端宴请的“标配”,甚至有烟酒店直接推出“茅台+片仔癀”的捆绑套餐。

需求一上来,黄牛就闻风而动。以前炒茅台的黄牛,转头就扎进了片仔癀市场。他们大量囤积,制造“缺货”假象,把价格越炒越高。

02.

2021年那会,片仔癀锭剂官方零售价还是590元/粒,但市场上的炒作价直接冲到1600元/粒,换算成“克价”,比当时的黄金还贵。

线上线下都在抢,甚至有人排队几小时就为买一粒,“一粒难求”成了常态。

当时不少知名投资人都力挺它,比如“超级牛散”王富济,从2009年就重仓片仔癀,一直持有;投资人林园也多次说,片仔癀有垄断地位,是“奢侈品”。

这些背书让更多人相信“片仔癀只涨不跌”,越涨越买,越买越涨,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在的片仔癀,正遭遇“成本涨不停、需求跌不停”的双重打击,以前的增长模式彻底失灵了。

片仔癀的成本里,90%以上都花在四种名贵药材上:麝香牛黄、蛇胆、三七。这几种原料的价格,近几年一直在涨,直接把成本抬到了“天花板”。

天然牛黄:被称为“药中黄金”,国内年产出量极低,供需缺口很大。2019年时,价格大概35万元/公斤,到2025年上半年涨到170万元/公斤,就算现在回落至145万元/公斤,也比几年前涨了4倍多。

天然麝香:年产量只有500公斤左右,配额管得严,近几年价格涨了200%以上。

以前遇到成本上涨,片仔癀的应对办法很简单——提价。

从2003年上市到2023年,它的产品累计提价超20次,锭剂内销出厂价从125元/粒涨到600元/粒,零售价涨到760元/粒,累计提价超4倍。

2023年5月,公司又一次提价,把零售价从590元涨到760元,当时确实管用,2023年营收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15.69%。但这也是最后一次“有效提价”。

2024年开始,大家开始捂紧钱袋,缩减非必要开支:

商务人士不再为了谈生意送这么贵的礼品,“茅台+片仔癀”的套餐没人要了。

普通人觉得,片仔癀又不是必需品,760元一粒太贵,没必要买。

就连它主打的“保肝解酒”功能,也因为白酒销量下滑,需求跟着减少。

更尴尬的是,片仔癀虽然是“双跨品种”(既可以当处方药,也可以当非处方药),但一直靠非处方药渠道卖货。

很多医生认为它的疗效不明确,所以没能进入医院普及,失去了“治病需求”这个基本盘。

除了外部因素,公司自身的经营策略也有问题。

在片仔癀卖得好的时候,公司把大部分资源都投在了福建等优势市场,没怎么拓展全国的下沉市场。比如和全国性的大连锁药房合作,投入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地方的消费者想买也买不到,或者不知道有这个产品。

2023年提价时,市场已经有转冷的迹象,但公司还是选择涨价,进一步影响了销量。以前市场好,公司能管住零售价,现在市场一冷,渠道商为了清货只能降价,公司根本管不住。

03.

业绩下滑、价格跳水,直接反映在公司的财务和股价上,市场信心已经跌到了谷底。

1.存货涨了35%,股东纷纷减持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片仔癀的存货金额达到61.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5.66亿元增长了34.9%。存货大增,说明产品卖不出去,都堆在仓库里了。

股东们也开始“用脚投票”:

北向资金(香港中央结算)三季度减持了近900万股,减持比例达45.43%,而二季度还在大幅增持

控股股东漳州国资也减持了75万股。

2025年10月20日,三季报披露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片仔癀股价直接低开5.78%,收盘跌了4.71%,报187.09元/股。

现在公司总市值1118亿元,比巅峰时的2900亿元,蒸发了近1800亿元。

2.转型新渠道,能救片仔癀吗?

面对困局,片仔癀也在想办法。

公司表示,接下来要拓展传统医药渠道的空白市场,还要引导合作商向中医馆、医美、牙科、高端养老院等新渠道探索,希望开辟新的消费场景。

但这些转型能不能起效,还很难说。

一方面,新渠道需要时间培育,短期内很难撑起业绩;另一方面,片仔癀长期依赖“稀缺性+提价”的模式,现在这种模式失灵了,要重新找到增长引擎并不容易。

以前大家买片仔癀,买的是“稀缺”“高端”“投资价值”,现在消费回归理性,大家更看重“实用”“性价比”。

当“药中茅台”的光环褪去,它终究要回到“药品”的本质。如果不能在疗效、渠道、价格上找到平衡,想翻身恐怕没那么简单。

结语:

从炒到1600元一粒的“神药”,到500多元就能买的“普通药品”,片仔癀的跌落,其实是消费回归理性的缩影。

当大家不再为“稀缺性”“社交属性”买单,那些靠炒作起来的“伪刚需”产品,终究要露出真面目。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或许是件好事——曾经高不可攀的“神药”,现在价格降了;但对于片仔癀来说,如何放下“奢侈品”的身段,重新做回一款受认可的药品,才是接下来最该解决的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股有色金属板块冲高 每经AI快讯,有色金属板块冲高,中色股份、豫光金铅涨逾6%,西部材料、洛阳钼业、湖南黄金等涨幅居前。...
小红书矩阵号申请攻略:详细步骤... 小红书矩阵号申请全攻略 作为国内知名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小红书已成为品牌和个人扩大影响力的关键渠道。想...
原创 2... 2024年,全国各大城市的GDP榜单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经济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其中温州的异军突...
字节跳动 - 张一鸣的创业故事 张一鸣,一个80后的“技术宅”,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赫赫有名,作为字节跳动的创始人,他带领公司从一款新...
原创 银... 2025年银行迎来了新的一项变革,瞬间感觉到温暖了许多! 针对60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了贴心的服务! ...
为什么许多小微企业选择助贷平台...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尤其是当银行贷款因信用记录不佳、缺乏担保或其它原...
原创 湖... 湖北银行和汉口银行哪个实力更强,取决于股权背景,资产规模,业务机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网点覆盖,战...
贷款到账后,结果以“不是本人意... 明明都签了居间合同,贷款也帮客户拿到了,到收贷款中介费时,客户却以“《贷款居间合同》不是本人签署、协...
小红书账号如何更改领域?详细步... 如何调整小红书账号领域方向 在小红书运营过程中,许多创作者会遇到内容方向与个人定位不符的情况,及时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