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费解的是,即使在城市中穿行,我们时常能看到一栋栋新建住宅拔地而起,但许多小区却显得空荡荡的,夜晚更是漆黑一片,亮灯的房屋寥寥无几。一边是大量房屋空置,无人问津,一边却是房价依旧坚挺,开发商们依然热火朝天地建设和销售,这究竟是为何?
若以简单的经济规律来解释,似乎难以令人信服。通常情况下,任何商品一旦供大于求,自然会降价促销,以求尽快售出并减少生产。然而,在房地产市场,这个逻辑却似乎失效了。
当然, “买涨不买跌” 的消费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但是,当房屋已经空置,购房者又怎会继续盲目跟风,无谓地投入资金呢?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许多人购买房产并非为了实际居住,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投资工具。即使房屋空置,也能带来潜在的收益,正是这种预期刺激着人们不断购入房产。
正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买家入场,开发商才得以持续开发新的楼盘,而需求的增加反过来又推高了房价。原本应该承载居住功能的房屋,如今却沦为资本运作的工具,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矛盾。高企的房价让真正的刚需购房者望而却步,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幸运的是,国家早已洞察到这一问题,并及时提出了“房住不炒”的政策方针。即使在疫情的冲击下,这一政策依然坚定不移地执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房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开发商也因资金压力而放缓了拿地和建设的步伐。那些囤积大量空置房,期待房价上涨的投资者,如今也面临着房屋难以出售的困境,购房热情自然大打折扣。当投机者停止购入,开发商放慢建设,空置房的问题也将逐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