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中美商贸谈判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近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竟公然指责我方谈判代表、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这一举动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
连一向以客观著称的《华尔街日报》都惊叹:“在外交场合,谈判人员很少会点名道姓指责对方,贝森特打破了这条不成文的规则。”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外交谈判,向来讲究“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就像两家谈生意,即便价格谈不拢,也不会当面指责对方负责人,而是礼貌地表示“再考虑考虑”。贝森特此举,绝非胆大包天,而是黔驴技穷的表现。
试想,如果美国在谈判中占尽便宜,比如成功逼迫我国降低关税,或在高科技供应链上获得让步,贝森特还会如此失态吗?他恐怕早已摆出胜利者的姿态,侃侃而谈了。
贝森特的气急败坏,恰恰从侧面印证了李成钢副部长的坚守与智慧。他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守住了“不吃美国那一套”的底线。
美国故技重施,企图以关税为筹码,逼迫我国在芯片、新能源等关键领域让步。然而,李成钢副部长却毫不含糊,该说“不行”的时候坚决拒绝,将红线划得清清楚楚。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名言:“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有丝毫含糊。”李成钢副部长正是以这样的态度,让美国的算计落了空。
贝森特的指责,不仅暴露了美国的被动,更揭示了中美商贸谈判格局的深刻变化。过去,美国总以“老大”自居,认为几句硬话就能让我国让步。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中国的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外贸、科技等领域的底气越来越足。我们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应对的国家,而是拥有了与美国平等对话的实力。
正如古人所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美国若仍抱着“靠指责就能让中国妥协”的幻想,只会越来越被动,最终连谈判的余地都将丧失。
说到底,贝森特的指责不过是没有占到便宜后的气急败坏。它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事实:中国在商贸谈判中,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
我们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有敢跟美国硬刚的谈判代表。我们追求的是平等的合作,而不是跪着的妥协。
真要想好好谈,美国就得先把自己的脾气收一收,拿出点诚意来。别再想着靠耍横、指责那套来掩盖自己的无能。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吃“霸权施压”那一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