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景平
近日,澳大利亚葡萄酒龙头富邑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下调旗下主力葡萄酒品牌奔富在2026财年(2025年7月至2026年6月)的业绩预期,并撤回全年业绩指引,同步暂停了2亿澳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富邑集团公告调整业绩预期
“最初还以为是春节后的正常波动,结果下半年跌得更多,到现在国庆后也没缓过来。”一位酒商向记者感叹,今年6月以来,市场上收货的同行和询价的客户明显少了。
奔富在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在商务接待、宴席等方面受到消费者欢迎。曾因澳大利亚葡萄酒重返中国市场而业绩大增的富邑集团,如今不得不面对主力品牌奔富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动销疲软的现实。
图源富邑官网
市场转折
富邑集团在公告中坦言,调低业绩预期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渠道消费疲软,尤其是奔富在中国市场“6月起动销持续走弱”,导致利润增长指标难以完成。
目前,中国的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随着消费偏好和场合从大型宴会转向小规模的商务及生活方式导向的场合,酒类消费行为发生了转变。此外,今年6月涉及酒水的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削弱了葡萄酒的市场表现。
这一决定颇为突然。因为富邑集团不久前发布的2025财年报告还显示,其净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2%,息税前利润大幅增长17%。
奔富财报 图源富邑官网
奔富品牌更是表现亮眼,其净销售收入达10.74亿澳元,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贡献了近七成收入。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葡萄酒(人民币150元以上)推动了品类增长,其线下零售和电商销售额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4%和47.5%。
价格滑坡
市场的变化直接反映在价格上。
多位酒商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二季度开始,奔富主力产品BIN389和BIN407的价格持续下行。
以上海酒商反馈为例,BIN 389 的行货(官方授权渠道产品)批发价从春节前的超过500元/瓶,跌至9月的不足450元;BIN407则从720元以上跌至670元左右。
电商渠道价格下跌更为明显。截至10月,BIN 389和BIN 407的电商售价已分别跌至不足380元和不足550元。有报道显示,部分通过非官方授权渠道流入市场的“平行货”价格甚至不足官方售价的一半,平台上BIN 389低于400元的报价也比比皆是。
电商平台截图
行业寒冬
奔富面临的挑战只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葡萄酒进口总量为1.14亿升,同比下降12.67%;但进口总额却逆势增长1.45%至51.15亿元,呈现出鲜明的“量减额增”特征。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提升的深刻转型。
与此同时,国产葡萄酒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国内葡萄酒消费量同比下降19.3%至5.5亿升,产量下降17%至2.6亿升,某龙头企业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创下20年来最差业绩。
葡萄酒行业研究机构潮饮荟发布的《2025中国葡萄酒行业调查报告》进一步印证了行业困境:59.4%的酒商近三年利润持续下滑,20%的企业现金流仅能维持不超过6个月。
“短期不乐观,长期不悲观。”张裕葡萄酒董事长周洪江此前曾这样看待国内葡萄酒市场。
Z世代重塑消费场景
在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中国葡萄酒消费结构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富邑集团在财报中已注意到,中国消费者的饮酒场景正从大型宴会转向小规模商务活动及生活方式导向的场合。这一转变使得倚重商务宴请的奔富受到影响。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的分析显示,中国葡萄酒产业正处于“去库存、去低端、提品质”的市场过渡阶段。
与此同时,Z世代消费者正在重塑葡萄酒消费场景,夜宵、露营等休闲场景消费占比超40%,国潮设计产品销量暴增3倍,低度养生酒增速超25%。
业界分析认为,随着新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消费场景变化,葡萄酒拓展的机会转向了广大消费人群,并以“家庭消费”“聚会消费”“自饮消费”等作为“基本盘”。其中,“独酌”“微醺”这一系列满足年轻人情绪价值的消费形式,或能助力葡萄酒从调整走向复苏。
奔富打造葡萄酒玩家城市乐园链接年轻消费者 王景平/摄
面对市场变化,奔富已开始调整策略。
积极与中国白酒品牌“联谊”,通过联手发掘高端圈层用户、扩大潜在客户群。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地潮流文化中心举办“城市乐园”先锋派对,链接年轻一代的葡萄酒消费场景。
“未来五年将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品质革命与品牌重塑是唯一出路。”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在其行业分析中指出。
对于富邑集团而言,目前的过渡期可能充满挑战。前任CEO蒂姆·福特已于9月底辞职,新任CEO山姆·费舍尔要到10月27日才正式上任。业界判断,新任CEO如何应对中国市场业绩承压的问题,将决定着其2026财年的业绩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