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证监会通报ST元成因严重财务造假被终止上市的决定。 这家曾经市值百亿的公司,如今因连续多年虚构交易、虚增利润而被清退出场。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为什么监管层对财务造假的态度变得如此坚决?
2024年4月,退市新规正式实施。 新规明确增加了“一年严重造假即可退市”的条款,同时将财务类退市指标中“净利润为负 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组合标准调整为“净利润为负 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这一变化直接扩大了退市覆盖范围。
新规实施后,退市效率显著提升。 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50家公司被终止上市或进入退市程序。 4月30日单日,ST旭蓝、ST嘉寓、ST东方、ST富润四家公司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集体摘牌。 这种集中退市的现象在A股历史上罕见。
ST卓朗的案例更具代表性。 该公司被查出在2018年至2022年间,通过虚构业务循环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8.15亿元。 其造假手段包括伪造银行流水、虚构海外客户等,甚至利用关联方进行资金闭环操作。
青岛中程(ST中程)的造假时间更长。 调查显示该公司从2017年到2022年连续六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总额超过13亿元。 其采用的手法包括虚报海外工程项目进度、伪造政府批文等。
面值退市成为主流退出渠道。 6月17日,ST易连和ST富通因股价连续20日低于1元被终止上市。
数据显示,2025年面值退市公司数量已占全部退市公司的六成以上。
审计意见非标类退市案例也在增加。 ST九有因2023年净资产为负值被警示后,其2024年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类似地,ST鹏博因连续两年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而触及退市条件。
监管科技的运用让造假无所遁形。 在调查ST富润时,稽查人员调取了其合作物流企业的GPS数据,发现所谓的大宗商品运输车辆90%从未离开注册地半径50公里范围。 这种技术手段在以往难以实现。
另一个典型案例中,监管系统通过设备指纹技术识别出某公司为托盘交易开设的358个账户,其登录设备的MAC地址重合率高达97%。 这种精准识别能力让隐蔽操作难以藏身。
卫星遥感技术也被引入监管。 汇洲智能宣称的“智慧农业基地”经卫星图像分析,近三年植被指数显示实际农作物覆盖率不足15%。 这种宏观验证手段有效遏制了虚报资产的企图。
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机制逐步完善。 根据相关规定,退市公司需平稳转入全国股转系统。 以ST九有为例,其股票在退市整理期继续交易,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摘牌,然后进入股转系统转让。
对违法责任人的惩处力度加大。 在ST九有案中,实际控制人李明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并面临10年市场禁入。 这种个人追责机制增强了威慑力。
市场正在形成自动出清机制。 2025年年报季后,被实施ST的公司数量创下近年新高。 兰州黄河因预计2024年度利润总额亏损过亿,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面临被警示的风险。
成交量的变化反映市场心态。
这种缩量现象与退市公司增加同时出现,显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转变。
机构投资者的策略调整明显。 多家公募基金二季度报告显示,其对小市值、低流动性股票的配置比例降至五年新低。 这种调仓行为进一步加速了劣质公司的边缘化。
散户投资者面临挑战。 数据显示,持有退市公司股票的散户账户平均亏损幅度超过70%。 部分投资者仍抱有“赌重组”的心态,但这种策略在现行规则下风险极高。
创新药企的IPO热潮与传统行业退市潮形成对比。 2025年以来,港交所已接纳20余家创新药企上市,涵盖ADC药物、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 这种结构性变化凸显市场资源配置的转向。
智能终端产业政策为优质企业提供支持。 上海发布的《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明确支持人形机器人量产制造。 这类政策导向加速了资本向新兴产业集中。
核聚变领域的突破展示技术驱动型公司的潜力。 中核集团建成聚变能量导出研究台架,带动相关上市公司切入装置核心部件领域。 这种技术进步与财务造假公司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
监管问询函的数量和精度同步提升。 2025年上半年,交易所发出问询函数量同比增长40%,其中针对财务数据异常的问询占比超过六成。 这种事前预警机制防范了更多潜在问题。
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数据揭示市场情绪。 多数退市公司在整理期股价跌幅超过50%,日均换手率不足1%。 这种流动性枯竭现象表明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在起作用。
证券集体诉讼案例开始出现。 已有投资者对ST卓朗发起民事赔偿诉讼,法院已受理相关案件。 这种司法实践为投资者维权开辟了新途径。
券商风险提示频率增加。
这种中介机构的尽责行为构成风险防控体系的一环。
量化资金对退市风险的定价更为敏感。 监测数据显示,量化模型对财务指标异常公司的权重配置已降至历史低点。 这种算法驱动的避险行为加速了市场分化。
国资背景公司的退市案例引发关注。 某地方国资委控股的上市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触及退市标准,打破“国企不退市”的旧有观念。 这种案例显示退市规则的公平性。
跨境监管合作加强。 在调查某涉嫌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时,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联合调取了其在离岸账户的资金流水。 这种国际合作提升了监管穿透力。
退市公司后续处理机制逐步规范。 全国股转系统针对退市公司设立专门交易板块,实施差异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