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周二收盘,A股又经历了一轮震荡调整。上证指数收在3865.23点,下跌0.62%;深成指报12895.11点,跌幅超过2%;创业板指数回落近4%,收在2955.98点。三大股指集体收低,半导体、CPO概念、消费电子等板块领跌,资金明显向银行、保险和白酒板块集中,重庆银行涨幅超过6%,泸州老窖、酒鬼酒等一度逆势走强。不过从整体来看,市场依然是跌多涨少的格局,下跌个股超过3500只,说明投资情绪仍处于低位。就在盘后,两个重要的消息传出,或将影响明天的市场走势。
第一个消息来自央行。10月15日将进行6000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半年。这一操作并非日常的小规模流动性调节,而是一次方向性投放。10月初央行就已经加大了资金供应,本次再度出手,相当于向市场释放出“稳流动性、稳预期”的信号。从数据看,10月以来到期资金约1.3万亿,而投放规模已经达到1.7万亿,净增加约4000亿。这意味着货币环境开始偏松,短期资金面压力将明显缓解。对于股市来说,充足的流动性如同血液循环,能够改善目前成交低迷的状态,让市场资金更敢于做多。
这次操作的背景也值得注意。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节奏中,政策正逐步转向稳增长,此外美联储在10月底可能启动降息,全球资金成本下行。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选择同步宽松,属于合理应对。央行的举措不仅是稳信用,更是防止资本市场过度紧缩的必要调节。简言之,这不是一次偶发的救市,而是一种趋势性动作。
第二个消息来自光伏产业政策。业内透露,新能源主管部门正酝酿光伏产能调控新政,核心思路是防止企业盲目扩产、恶性竞争。这意味着行业进入规范阶段,产能将从“拼数量”转向“拼质量”。光伏板块今年以来波动较大,盈利能力分化明显。若政策出台,行业龙头会受益,市场可以重新评估它们的成长价值。能源转型仍是国家中长期方向,合理的调控能让产业链更加健康。对当前处于低位的光伏板块来说,这是实质利好。
从这两条消息的实际影响看,短期市场的担忧应该会缓解。资金面得到了补充,产业端也出现政策利多,投资者信心有望修复。从技术形态看,沪指目前运行在3850—3910区间,下方支撑较强。此前两次下探到3850点附近都出现资金承接,说明主力并不愿意放弃这个位置。如果周三早盘再度回踩,只要指数不破3845点,就有机会迎来反弹。
券商板块的表现会是判断市场情绪的重要参考。央行的放水直接利好金融体系,券商受益于做市和融资业务扩张,资金面宽松能改善它们的业绩预期。如果周三盘中券商股出现明显拉升,比如中信证券、东方财富等率先翻红,那么反弹大概率已经开始。相反,若金融板块继续下行,市场企稳可能延后,但不代表方向转空。
从投资策略角度看,当前应以稳为主。满仓的投资者不宜在恐慌中抛售,只要持有的标的没有跌破支撑位,或所属板块有政策支撑,就不该在地板价割肉。空仓的投资者可分批建仓,在指数靠近3850点时逐步吸纳,重点关注券商和光伏两个方向。一方面它们具备政策催化,另一方面估值处于合理区间,风险相对可控。高位的科技品种、短期涨幅过快的题材股则应暂时回避,等待企稳信号后再考虑介入。
对于市场整体走势,周三出现“探底回升”的概率较高。央行的流动性投放能有效缓和市场的恐慌情绪,而光伏新政带动的产业预期有助于修复资金信心。盘中可能仍有调整,但下探空间有限,资金有望在午后形成回流。短线看,这是一次技术性反抽;中期看,资金宽松叠加产业利好会为四季度行情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这两个盘后消息的叠加效应,让市场具备了反击的条件。资金有了流动性保障,产业政策也在释放积极信号,A股的运行逻辑仍然是低位震荡中蓄势。周三若能守住3845点并放量回升,大盘可能会迎来一个止跌企稳的阶段性拐点。对于广大股民来说,此时更需要冷静,而不是慌乱。市场节奏已经进入整理尾声,反弹随时可能启动,关键是守住自己的仓位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