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对房地产的偏爱举世闻名,一旦凑齐首付款,便迫不及待地购入房产。这其中既有房产作为安身立命之所的居住属性,更蕴含着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考量。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高达96%的家庭名下拥有一套房产,更有41.5%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
更值得关注的是,房产在中国居民总资产中占据了惊人的77%,而金融资产仅占23%。这清晰地表明,中国家庭将绝大部分财富悉数压在了房地产这一领域。
然而,正当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数量不断攀升之际,国内房地产市场却悄然步入了“量价齐跌”的周期。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全国TOP100房企的销售总额为52977亿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3.1%。与此同时,自去年起,全国百城二手房价格已连续18个月下跌,并且至今未见止跌回升的迹象。
面对此番景象,业内人士纷纷发出预警,预测从明年开始,持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需要为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有房价长期下行的心理预期;其次,要预见到房产变现的难度将大幅增加;最后,要准备好应对日益加剧的持房成本压力。许多人可能尚未意识到这一转变,让我们深入剖析:
一、房价长期下行的心理准备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国民收入增长放缓以及国家持续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双重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调整期。最初,下跌主要集中在燕郊、大厂、涿州、香山等环京区域的三四线城市。随后,跌势蔓延至郑州、石家庄、长春、武汉等省会城市。
如今,就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也显露出明显的松动迹象,过去“一线城市房价不跌”的神话已被打破。展望未来,房价的走势很可能是“稳中有降”,通过时间的沉淀来实现市场软着陆。在此背景下,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需要为房产市值缩水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房产变现难度增加的应对
今年3、4月份以来,全国各地二手房的挂牌量出现了显著的激增。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初,国内13个重点城市的二手住宅挂牌量已高达199万套,较年初增长了25%。特别是一线城市在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之后,上海的二手房挂牌量突破了20万套,北京也超过了15万套。
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出炒房者对未来市场预期转为悲观,房价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二手房的变现将变得愈发困难,除非大幅降价30%至50%才有可能促成交易。因此,未来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需要为房产难以变现的境况做好准备。
三、持房成本压力上升的考量
毋庸置疑,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其每月的还贷压力是仅拥有一套房产家庭的数倍。特别是在疫情之后,许多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面临收入减少甚至失业的困境,使得沉重的还贷压力变得不堪重负。除此之外,持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每月还需承担比单套房产家庭更多的物业费、取暖费等额外支出,而这些费用又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