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经济学奖: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阐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其中一半奖金授予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莫基尔,以表彰其“发现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另一半奖金共同授予来自法兰西学院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以及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阿吉翁和美国布朗大学的豪伊特,以表彰他们“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
其中,阿吉翁为经济增长理论领域的泰斗。通过建立基于“创造性破坏”的阿格因-豪伊特模型,他成功将熊彼特经济增长范式重新带回到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中,也一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热人选。
2021年8月,阿吉翁曾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采访,并就经济增长和刺激政策作出解答。
以下为当时采访的精选内容。
第一财经:创造性破坏理论是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简单而言指每一次大规模创新都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在2021年的疫情中,新行业不断涌现、旧行业出现衰败。各国政策制定者要怎么应对?
阿吉翁:政府帮助雇员和企业重新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国家在(对民众)进行教育和培训、提供适当收入保险以及把人们重新分配到新的经济活动中应当起重要作用,这就是让“创造性破坏”发挥作用的地方。
在我的新书《创造性破坏的力量》第11章中,我谈了很多关于“丹麦模式”的内容。当一个人在丹麦失去工作之时,可以得到两年内近90%的工资。同时,国家必须对此人重新培训以便他找到新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在丹麦失去工作时,他没有压力,健康也不会太受影响。而相反,在美国,有很多人由于失去工作而死亡,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好的机制来处理这种破坏性。
要看到美国的创新能力很强,拥有杰出的创新机制,但不善于(为民众提供)保护。丹麦在社会保护方面做得很好,也就是所谓“斯堪的纳维亚模式”。我认为我们可以将美国的创新生态和斯堪的纳维亚式国家保护制度结合起来,这就是我梦想中的范式,而且我认为我们可以拥有它。
第一财经:你如何评价美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经济措施?
阿吉翁:拜登政府上台后,他们正在尽力弥补。譬如,拜登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府救济措施。问题是,你知道,在美国改变任何一件事都很困难。
拜登政府提供了一揽子计划的救济方案,试图为美国家庭提供救济。尽管如此,这还不够:在美国没有“丹麦模式”。他们需要重新思考社会系统,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来防范失业风险、疫情风险或金融危机风险。一般的美国个人和家庭并没有好的保障傍身。
第一财经:但是在美国,长年以来主流看法是对福利国家这个概念持批判态度的。
阿吉翁:我认为现在可能会发生变化,有时想法是会进化的:他们不希望被告知(要做什么),他们不想被迫做什么,但他们想有选择。特别是在疫情爆发后,我认为他们出现了变化,所以这就创造了机会。你可以看到,美国已经有了许多以前没有的社会保障措施,而且非常受欢迎。
第一财经:现在世界上有许多电子商务巨头,但欧洲似乎缺少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领域的行业领先者?
阿格因:是的,欧洲在创新方面投资不足。现在很需要欧洲国家团结起来推动大项目,欧洲需要自己的项目。同时,欧洲有太多确保反竞争的措施,还要确保投资预算的赤字不要太大,这就成了一个欧洲警察,而不是欧洲的投资者。我们现在需要一个会投资的欧洲,这将是一件好事。危机也证明了这件事:欧洲在创新上效率(不高),过去欧洲工业很发达,现在工业程度小得多,创新也少得多。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