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别人忙着过节,我们却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消息很简单,也很直接:中国,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用美元计价的铁矿石。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火速表态,说这事儿“令人失望”。整个澳洲财经圈都炸了锅,全世界的媒体都把目光死死盯住两个字:美元。
一次看似突然的贸易风波,怎么就让一个躺在矿车上的国家,吓得坐不住了?这背后,又是一盘下了多久的棋?
这碗饭,吃了二十年窝囊气
想搞明白我们为啥要掀桌子,你得先知道过去二十年,我们在这张饭桌上,到底受了多少气。
全球铁矿石市场,一直有个特别魔幻的现象。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买家,全球七成的出口铁矿石,都运到了我们的港口。
按理说,买家就是上帝。我们这种级别的,应该是“上帝中的上帝”。
可现实呢?别说上帝了,我们简直就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宰我们的那把刀,叫“普氏指数”。
这名字听着挺唬人,其实玩法简单粗暴。
普氏的分析师,每天给几十个矿老板、钢厂打打电话,问问价,然后找个最高的买家报价和最低的卖家报价,套进一个模型里,价格就出来了。
全球三大矿山——巴西淡水河谷、澳洲力拓和必和必拓,都认这个价。
它根本不管真实的市场到底缺不缺货,完全被矿老板的报价牵着鼻子走。
只要几大矿山商量好了,一起报个高价,指数立马就得跟着涨。下游钢厂的利润,就这么被明目张胆地吸干了。
这叫什么市场经济?这叫公开抢劫。
结果就是,上游的矿山,成本40美元的矿石,敢卖到100多美元,利润高到天上。
我们下游的钢厂呢?去年重点钢企的平均利润率,你猜多少?可怜的0.71%!
澳大利亚一年卖给我们近10亿吨铁矿石,轻松赚走200亿美元。
而我们,生产了差不多10亿吨钢,消耗了16亿吨矿石,利润却只有区区30多亿美元。
这合理吗?这口气,谁能咽得下?
更憋屈的是,我们想凭着最大买家的身份,稍微讲讲价,换来的却是对方的白眼。
从2003年到2008年,铁矿石价格连着涨,总价直接飙了三倍多!
开始让最大的宝钢去谈,想以量换价,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你。
后来成立了钢铁工业协会,想抱团取暖。可协会没法约束所有钢厂,总有小厂怕断供,偷偷接受高价,统一战线说垮就垮。
定价权,这三个字我们喊了二十年,也被人当了二十年的冤大头。
十年磨一剑,早备好了四路奇兵
这次跟必和必拓的谈判,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的。
今年8月,我们新成立的矿产资源集团出面,谈2026年的长协价。
我们的要求很实在:全球经济都不好,去年矿价都跌了快两成,降到每吨80美元,不过分吧?
你们澳洲的露天矿,运到我们港口,成本也就三四十美元。这价格,你们还有100%的利润。
结果你猜必和必拓怎么说?
他们说,俄乌冲突快结束了,战后重建需要大量钢铁,需求会暴涨。
不仅不降价,还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涨15%,报价109.5美元!
一吨就差了30多美元,一年下来就是两百多亿美元的差价。
这已经不是谈生意了,这就是敲竹杠。
更要命的,是计价方式。我们要求,必须用人民币计价。
注意,不是人民币结算,是“计价”。
结算是他收人民币,计价,是价格要跟着我们中国的市场走,比如我们自己港口的现货指数。
这等于说,要把那把宰人的刀——普氏指数,彻底扔进垃圾桶。
必和必拓当然不干,这不等于把命根子交到我们手里?谈判,就这么僵住了。
既然好说好商量你不听,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这份掀桌子的底气,可不是凭空来的。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悄悄布局了十几年。
第一路奇兵,叫分化瓦解。
三大矿山里,必和必拓最横,但另外两家,早就被我们“策反”了。
我们是力拓的大股东,要不是有上限,股份还会更多。有了股份,说话就有分量,力拓几年前就跟我们签了人民币计价合同。
巴西的淡水河谷,更是早在2017年就开始接受人民币了。
更别提我们一手扶起来的澳洲第四大矿企FMG。
当年它快破产了,是我们的钢企出手相救,成了第二大股东。现在的FMG,基本就是我们在澳洲的“自己人”,双方早就深度绑定。
四大矿企,三个都站我们这边,你必和必拓一个,还想翻天?
第二路奇兵,叫釜底抽薪。
这么多年我们之所以被动,就是因为自己家里没有高品位的富矿。
但这个局面,被一个叫西芒杜的地方,彻底改变了。
这是非洲几内亚的一座铁矿,全球最后一座还没开发的超级富矿,品位高得吓人。
最关键的是,这个矿区大部分的权益,都在我们手里。从矿山到港口的铁路,也都是我们修的。
西芒杜的矿,只能卖给中国,用来还基建的钱。
这座矿山,最快今年11月就能出矿,未来的年产量,正好跟必和必拓卖给我们的量差不多。
备胎马上就要转正了,谁还惯着那个又贵又傲的原配?
风水轮流转,现在卖家看脸色
第三路奇兵,是内部挖潜。
我们搞了个“基石计划”,核心就是用我们自己说了算的铁,替代别人说了算的。
一边是增加国内铁矿产量,另一边,是大力发展废钢回收。
我国现在的钢铁存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这意味着,我们很快就要迎来“废钢时代”。
以前我们不用废钢,是因为电炉炼钢太费电,成本高。
但现在,随着光伏、风能的大发展,我们的绿电便宜得跟白给一样。
这些过剩的廉价电力,正好拿来喂饱那些吃废钢的钢厂。
去年,我们的废钢回收量已经占了钢铁产量的四分之一,未来这个数字还会更高。
第四路奇兵,是需求转向。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过去那种盖楼像种白菜一样需要海量钢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你看,这一增一减之间,形势就彻底反过来了。
过去是中国的需求太大,全世界都找不到替代品,所以只能捏着鼻子任由卖家涨价。
现在轮到澳大利亚了,中国的需求下来了,全世界你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买家,能吃下你那几亿吨的矿石。
这下,该轮到澳大利亚睡不着觉了。
供大于求的预期一旦形成,再被金融市场一放大,矿企的股价会跌成什么样,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在金主爸爸面前,只要你不是绝对的垄断,最终低头的,一定是卖家。
当年特朗普那套贸易战的逻辑,我们不仅学会了,而且用得比他更巧。
结语
所以,我们这次的极限施压,是有着万全准备的。酝酿了十多年的反击,终于打出了这致命的一枪。
这场胜利,绝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
它的背后,是一代代中国人的隐忍和付出。
是一大批钢铁工人,含着泪关掉自己的工厂,完成产业整合;是一大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明枪暗箭中,艰难地完成国家战略布局;是一大批工程师,夜以继日地研发,把钢铁成本压缩到了极致。
更是无数的探矿队员和建筑工人,在非洲的丛林和荒原上,用生命和汗水,为我们建起了新的资源生命线。
当澳大利亚还做着资源霸权的旧梦时,我们已经通过一场深刻的供需革命,把实力,转化成了主导权。
矿石终将被熔炼成钢铁,但规则,却能铸就一个时代。
铁矿石的困局,既然能用重塑供需来破解,那么其他领域呢?
如今,我们对美国的出口额在持续下降,而我们和全世界的生意却越做越大。当人民币的结算网络覆盖越来越多的国家时,美国手里还剩下多少牌?
这不仅仅是一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转移,更是一个新兴大国,对国际贸易秩序的重新书写。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战略耐心。
国运如潮,唯有顺势而为,方能驾驭波涛。
时代更迭,唯有深谋远虑,才能定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