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福布斯》公布最新亿万富豪榜时,硅谷创投圈集体陷入困惑,一位年仅37岁的华裔Edwin Chen以180亿美元身家空降榜单,这是何方圣神?连领英主页都只写着“构建Surge AI”的他,像一阵神秘旋风席卷科技界。
Edwin Chen创办的数据标注公司Surge AI成立不到五年,零融资却年收12亿美元,估值飙升至240亿美元,他甚至拒绝了100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成为AI浪潮中最耀眼的“隐形冠军”。
这位新晋亿万富豪的创业故事始于一次忍无可忍的爆发。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Edwin在推特担任搜索模型负责人时,外包团队竟把咖啡馆标注成医院;后来在Facebook开发推荐算法,又因外包数据错把“讽刺帖”标为“正面内容”,导致千万美元模型上线后用户留存不升反降。
他在复盘会上拍桌怒斥“这完全是垃圾数据”,随后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在2020年的旧金山公寓里用一个月写出Surge AI首个版本。《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形容这是“对低质数据的一场革命”。
Surge AI的成功密码藏在三条“反硅谷”铁律中:不融资、不烧钱、不接简单订单。与Scale AI等竞争对手不同,Edwin坚持用自有资金创业,据《财富》杂志报道,他直言“讨厌硅谷的地位游戏”,将风投模式形容为“快速致富计划”。
这种特立独行使得Surge能专注打造数据标注界的“奥斯卡”——其精英标注网络Surge Force的录取难度堪比常春藤盟校,应聘者需通过5道专业写作测试,并由资深标注员双重审核。《连线》杂志透露,连斯坦福教授都受邀参与训练AI理解“人类的复杂性”。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商业模式的精准卡位。当大模型厂商疯狂争夺算力时,Surge AI悄然卡住了数据入口。
福布斯数据显示,仅Meta一家去年就在Surge的全流程标注服务上豪掷1.5亿美元。而Edwin独创的“人机协同”标注法,即由AI生成并预标注数据,人类专家复核修正,这既保证质量又提升效率,使公司在2024年营收突破12亿美元,超越竞争对手Scale AI的8.7亿美元。《彭博社》评价这是“用哲学思维做脏活累活”的典范。
这位中泰餐厅里长大的华裔天才,如今正引领着AI基础设施的静默革命。从微积分启蒙的八年级少年,到拒绝千亿收购的硬气创始人,Edwin Chen用他的故事证明:在AI淘金热中,真正的赢家往往是那些专注“卖铲子”的创新者。
随着Surge AI开始涉足医疗、政府等高风险领域,这位新晋最年轻亿万富豪的传奇,或许才刚刚翻开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