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陆续减持中国债,更多资金流向美国?
利差先挑起话题
说来真像坐过山车。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从年初的4%多一点一路爬到7月约4.5%;中国同期限稳在2.8%上下,空出了1.7个百分点的窟窿,资金的鼻子一下就被香味勾走。背后是美联储自2023年拉长的加息节奏——就业火、通胀还扭着劲,货币闸门不开,只能维持高利率。
数字摆桌面
高收益一摆,买盘蜂拥:7月外资拿着美债的规模顶到了9.159万亿美元,比6月的9.13万亿美元还高,一口气在高位待了4个月。同月净买入长债78.8亿美元,另塞进短债9.8亿美元;如果把各种期限全算上,单月长债加仓甚至拉到582亿美元。英、日、加三个老熟人更猛:英国多抱了413亿美元,日本继续老大位置,外资整体对美债配置占比从20%提到25%。对他们来说,美债眼下既低风险又高流动性,再加一点5.8%的年化回报,香得离谱。
镜头转回北京
中国债市这头就冷清多了。8月境外机构拿着的中国主权债掉到2.01万亿元,创五年新低,已经是第三个月连减。更早的5—7月,他们总共甩了3700亿元,其中7月一次就砍掉3000多亿;同业存单也被砍了677.68亿元,连续4个月没停手。好消息是减持速度慢下来些,外资持债占比从高峰的5%降到3.5%后暂时没再跳水。
不只是利差
资金搬家,还得看贸易和技术摩擦那本账。自2018年贸易战打响,到2025年4月电动车关税顶到54%、5月调回30%,不确定性一直晃在空中。芯片、AI出口管制也没松手,做资产配置的研究员算风险时,怎么敢把数字写低?
市场结构没散
别忘了,中国债市体量有25万亿美元,全球第二,进了彭博指数后原本吸进一波长线钱。利差一倒挂,外资先砍流动性最强的同业存单和地方债,对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动刀倒是温和——说明仓位是调,不是弃船。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保险和基金把不少被甩的票子兜了回去,违约率依旧低,评级也稳。
货币政策分化
美国继续高利率保增长,中国主打宽松托稳。人民币在岸价7.13、离岸7.05,大体围着7.1转,波动可控。外资说白了就是“哪儿收益高去哪儿”,顺带避开汇率晃动。
副作用与对冲
外流虽让人皱眉,可底子厚:外汇储备3.3万亿美元,GDP增速仍踩在5%轨道。减持高峰时,人民币轻微贬值,进口价抬头,制造业融资多付了0.2个百分点,设备升级慢了点,但没到伤筋动骨。
政策开始发力
9月,央行公开市场一次性投放2000亿元,定向贷款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