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问我,房企融资政策一波接一波,钱到底进没进行业?刚看到克而瑞的数,前三季度房企融资3072亿,这数看着简单,里头藏着行业最真实的资金密码,作为干了20年财经记者、专做中长线的投资者,今天帮主我就给大伙扒透了。
先看这3072亿的总量,表面看三季度融资1145亿,比二季度涨了5%,像是有点回暖的意思,但跟去年同期比,直接降了30%,三季度同比更是跌了35%,说白了还是在历史低位趴着。这就好比家里过日子,虽说这个月比上个月多花了点,但跟去年同期比差远了,根本算不上宽裕。
这里头最核心的不是总量,是“分化”俩字,这也是我盯了这么多年房企融资最明显的感受。现在的融资市场基本是国企央企的主场,前三季度他们发债就占了1313亿,足足八成五的份额,融资成本才2.58%,跟捡钱似的。可民营房企呢?发债才134亿,同比还降了13%,融资成本高达5.4%,差了快3个点,那些出过险的民企,想借到钱更是难上加难。我跟银行的老伙计聊,他们现在是“挑着投”,要么看国企背景,要么得有优质物业抵押,风险把控得特别严。
更得注意的是债务压力这块“暗礁”。2025年房企到期债务高达5342亿,比去年还多,光三季度就有1600亿要还,可前三季度发债才1509亿,借新还旧的缺口明摆着。不过也不是没盼头,政策一直在托底,比如“白名单”项目已经审批了1.43万亿贷款,保交楼的资金能跟上;还有公募REITs成了新出路,万科、招商蛇口这些企业都在靠这个盘活自持物业,把沉淀的钱拿出来偿债,这也是行业从“重资产”往“轻运营”转的信号。
以我20年的观察,房企融资从来都是行业的“晴雨表”,现在这3072亿的数,说明行业还在调整期,但不是一片漆黑。政策宽松的大方向没变,降准、“白名单”这些工具都在发力,只是资金更倾向于优质主体和合规项目。对咱们中长线投资者来说,别光盯着总量看,得盯着那些能拿到低成本融资的国企央企,还有积极靠REITs转型的优质民企,这些才是行业调整里的确定性机会。
总的来说,3072亿既是压力也是筛选器,筛掉了高风险的玩家,也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慢慢凸显。楼市的调整还没结束,但资金的流向已经给出了方向,看懂这些,心里自然就有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