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中国人一颗美国大豆都不买了——这是美国人没预料到的,更没想到的是,一旦中国停买,别的国家也跟着不买。原因很简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有丰富多样的大豆及其制品用途。中国能把大豆加工成数十种、上百种不同的食品,需求结构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
通常情况下,中国每年要进口大约一亿吨大豆,自产只有两千万吨左右。今年超过七成的大豆来自巴西,约七千四百万吨,成为全球大豆贸易的主力;美国占比大约二成出头,阿根廷约五个百分点,其他国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上半年,中国已经提前向美国大豆生产商释放了信号:别指望我们会大量买你们的大豆,中美之间可能会有贸易摩擦。美国方面最开始并没有把这话放在心上——他们觉得有特朗普在,关税这根“棒子”随时可以挥起来,如果中国敢不买,美国就能用关税逼服对方。
美国农民对特朗普的信心远胜于对市场的担忧:他们相信有了关税作后盾,中国最终会服软,不但继续买美国大豆,而且会按照美国人期望的价格来买。照他们的逻辑,这是稳妥的政治与经济赌注。可事实却没有照他们的想法发展——中国选择不买美国大豆,一颗也不买。
更出人意料的是,阿根廷在接受美国对其政府的大手笔援助后,并没有完全站在美国一边,反而向中国大量出售大豆,短时间内装运了三四十条货轮,使得美国在大豆贸易上损失惨重。阿根廷的这一举动,很可能是为了向中国和金砖国家靠拢,重新进入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与投资网络。
结果就是:美国大豆的市场预期被打破。过去美国出口的重要买家包括中国、墨西哥、埃及、德国和印尼,其中中国的购买份额从2017年的高点57%下降到2024年的42%,如今突然彻底停购,数以十个百分点计的出口份额瞬间蒸发。供给滞压、价格暴跌,其他国家即便想买也会等着看美国清仓甩卖。全球市场很难在短期内吸收这些剩余产能,买家慢慢转向南美采购,形成南美大豆替代美国大豆的趋势。
如果不能直接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削弱那些受惠于现有体制的群体——比如部分美国农场主和农企——也是一种有效的压力手段。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受困于库存和价格崩落,一些美国农户确实可能面临破产风险。这是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带来的后果,也是他们长期政治选择的代价。
其二
谈完大豆,再来说稀土。中国在用两条不同但互补的策略压制美国:一头用稀土作为“出口管控”的工具,另一头用大豆实行“进口抵制”。换句话说,美国想从中国买稀土、买原材料会遇到障碍;而中国也不买美国大豆。美国想卖给中国的,中国不买;美国想从中国买的,中国不卖——这让特朗普政府进退两难。
今年4月特朗普发动的广泛关税政策,表面上是针对多个国家,但实质上缺少一个严密的全球经济策略团队来支撑。美国政府的做法更像是凭借政治口号和选票承诺采取的单边行动,没有考虑到被针对国家会如何反击。中国的反制正好利用了这种策略上的空白:有针对性地用关键物资和大宗商品作为谈判筹码,效果立竿见影。
美国为了补充稀土供应,不得不向印度和其他国家寻求替代方案;为了解决大豆问题,又把目光投向巴西和阿根廷。这种“到处找货”的状态,让全球其他国家都看清楚了局势——美国在某些关键资源上并不完全自给自足,且容易被贸易制裁所影响。
如果美方继续采取不友好的措施,中国还有更多的手段可用来回应,包括针对美国高科技公司的限制(例如针对高端芯片、关键零部件的出口控制),甚至是对部分美国服务业和企业施加经济压力。早在美国对TikTok采取行动时,大家就可以看到对等回应的可能性:既然美国打击中国的科技企业,中国也有回击的工具可以影响到苹果、特斯拉、微软等公司的供应链与市场。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并不热衷于完全脱钩——中美产业链高度交织,断链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但在被逼到墙角时,中国会用各种经济手段保护自身利益,并且尝试把这种应对模式推广给其他国家。事实已经表明,其他许多国家开始观察并借鉴中国的策略:把“不给美国买”或“不给美国卖”作为一种外交与贸易回应手段,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形成影响力。
此外,中国对非洲推行的零关税政策也在悄然重塑国际经济关系。中国对非洲大量商品实施零关税,这种前所未有的安排,使得非洲国家更愿意按中国的需求来调整产业布局和出口方向。长期下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对美贸易上采取更谨慎甚至一致的立场,用贸易手段回应美国的压力。
小国虽然体量不大,但在数量上具有累积效应。若大量小国效仿中国,各自以不同方式实行对美贸易抵制(比如减少对美品牌的采购、限制美企进入本地市场等),对美国产品和服务的打击会变得广泛且难以修复。很多在美资主导下运作的消费品和连锁品牌都能被本地替代,长期竞争下,美国相关企业在这些市场的影响力会被削弱。
总之,处于南南合作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长期受制于西方体系,过去缺乏有效的“反制带头人”。在当前局势下,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被迫充当了这个带头人的角色:通过贸易政策与经济手段,帮助这些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选择空间。如果中美对立持续升级,中国有能力并且可能会推动更多国家采取联合行动,从而对美国的全球经济利益造成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