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盟多国将黄金转运至中国,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进行主权黄金储备托管,这一动作背后,是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黄金定价权博弈的新棋局。
在中美金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一举措与数字人民币的结合,正为人民币国际化破解难题、开辟新路径。
当前,中美在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美联储曾将联邦基金利率升至5.5%,试图抽紧全球美元流动性,还借俄乌冲突威胁对中国金融体系实施制裁。即便如此,人民币国际化仍稳步推进。
据2024年央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年1-8月,人民币在货物贸易跨境结算中的占比达26.5%,较2023年全年提升1.7个百分点;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4年8月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4.69%,连续十个月稳居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截至2025年5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187个国家和地区,服务4900多家银行。
不过,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三重挑战。其一,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外资投资中国债券、股票受额度与专款专用限制,资金进出存在不便。其二,缺乏高流动性安全资产,中国国债余额约21万亿元(3万亿美元),十年期国债日均成交量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难以满足外资大规模配置需求。
其三,人民币结算的大宗商品占比低,2024年中国进口原油5.6亿吨,人民币结算占比仅4%;进口2.2万亿元芯片,人民币结算占比不足2%。这些问题导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仅2.2%,远低于美元的58%,部分国家持有人民币后常迅速兑换为美元。
2024年9月25日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启动,让“数字人民币+黄金”的组合成为破局关键,东盟国家选择中国托管黄金便是重要信号。
从合作基础来看,中国与东盟经济联系紧密,东盟已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6.9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额15.9%,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对华出口占比分别达17%、14%、12%,东盟国家通过对华贸易积累了大量人民币。
但受资本账户限制,这些人民币投资渠道有限,而购买黄金并托管在中国,既能通过黄金实现资产保值,又能在需要时质押黄金换取人民币用于贸易,形成“贸易人民币-黄金-人民币”的闭环,推动双方贸易金融一体化。
数字人民币则进一步提升这一体系的效率。以往泰国出口商通过SWIFT系统收款,最快半天到账且需支付手续费,而数字人民币可实现十秒到账、零手续费且全年无休,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从外部环境看,东南亚国家选择中国托管黄金也是形势所迫。2022年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俄罗斯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及存于英法的黄金,引发全球对西方托管体系的担忧。
东南亚国家黄金多来自小作坊,成色、重量不统一,此前需送瑞士重炼后存入伦敦金库以方便交易,但如今欧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而上海黄金交易所作为全球最大现货黄金交易所,2024年成交量达6.8万吨,支持人民币计价、实物交割,还提供租赁、融资服务,且不附加政治条件,安全性与便利性兼具。2024年老挝率先将3吨黄金运至上海托管,马来西亚、泰国也计划跟进。
这一体系的影响还在持续扩大。在能源领域,中国已与沙特、阿联酋达成人民币结算能源合同,阿联酋液化天然气全部可用人民币结算,沙特40%石油可人民币结算。
东南亚国家可质押托管在中国的黄金获取人民币,再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能源款项,全程无需美元。据测算,若30%东南亚原油贸易采用此模式,每年可减少1200亿美元需求,削弱美元霸权。
同时,这一模式也为全球去美元化提供新方案。以往各国增持黄金需抛售美债换美元,易引发争议,而将黄金存于上海并质押借人民币,再买入黄金,既能增加黄金储备,又可绕开美元,若全球30%黄金选择中国托管,每年可减少500亿美元美债需求。
对普通人而言,这一体系也带来切实好处。人民币直接结算减少换汇次数,每次可节约1.5%-3%成本,如300元澳洲奶粉可省12元;数字人民币与黄金代币结合,出国旅游可直接用人民币支付,或快速兑换当地货币;银行推出的黄金人民币双币定存产品,让资金既享定期利息,又能获得黄金租赁收益,为理财提供新选择。
中美博弈已延伸至金融全链条,中国强大的工业实力是后盾,而黄金与数字人民币的组合,正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击队”,逐步拆解美元霸权,为全球金融格局变革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