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曾一度以与美国一致的立场,积极参与对中国的遏制行动,但随着中国的反制措施带来的严重后果,加拿大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近期,加拿大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透露,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访华,旨在缓解两国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加拿大总理卡尼也证实了这一消息,表示已与中方高层进行“建设性交流”,并希望今年能促成两国元首会晤,推动双边关系发展。
那么,为什么加拿大突然改变态度?关键在于中国的反制措施让加拿大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在前总理特鲁多执政时,加拿大积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频繁派遣军舰与中国周边的不友好国家进行联合军演,同时在华为问题上扣押孟晚舟,政治上则不断指责中国干涉其内政,甚至公开驱逐中国外交官。此外,加拿大在贸易上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不友好的措施,包括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以及对电池、半导体、太阳能等产品加征不同额度的关税。
本以为新总理卡尼会对美国的领土主权觊觎有所收敛,但他很快做出了妥协,宣布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而且由于加拿大与中国并未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若加拿大钢铁出口数量超过去年水平,还将再加50%的关税。这一决定显然是针对中国的恶意制裁,尽管卡尼称其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安全”。
面对这些举措,中国也毫不手软。自2025年起,中国商务部对加拿大展开了多轮制裁。今年3月,中国对原产自加拿大的菜籽油、豌豆等商品加征100%的关税,对水产品和猪肉则加征25%的关税。而在8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加拿大的油菜籽进行反倾销调查,要求所有加拿大公司缴纳75.8%的保证金才能继续出口。此外,中国还与澳大利亚达成了油菜籽贸易框架,这意味着中国可以找到其他国家来替代加拿大的油菜籽供应。
加拿大的农民,尤其是油菜籽生产者,深受中国政策变化的影响。2024年,加拿大向中国出口了其90%的油菜籽,换句话说,数万名农民的生计都依赖于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的反制措施,加拿大的油菜籽难以出口,导致农产品积压,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来补贴农民。加之其他领域的商品也遭受波及,失业率上升,国内经济承压,卡尼的支持率急剧下降。
讽刺的是,加拿大曾向美国求助,但美国不仅没有提供帮助,反而加大了对加拿大的经济压力。美国拒绝降低对加拿大钢铝的关税,还威胁对加拿大的木材和乳制品加征高达250%的额外关税。这一连串打击让加拿大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9月9日,加拿大油菜籽生产大省的省长斯科特·莫伊率团访华。与此同时,卡尼也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借机与中方高层进行会谈,外长也计划访问中国,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当前困境。
然而,中国早就看透了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欢迎愿意合作的国家,但前提是必须拿出诚意。如果只是表面功夫、背后做文章,中方不会轻易妥协。因此,即使加拿大外长前来,也无法改变当前的局面,除非他们真诚地解决问题。
总之,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加拿大与美国的“步调一致”,以及其对中国采取的敌对政策,而中国的反制则让加拿大深刻感受到了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寻求改善双边关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