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前财政部长兼经济学家米哈伊尔·扎多尔诺夫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明确解释了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进口关税的深层原因。他指出,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此举是因为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扎多尔诺夫认为,美国加征关税的真正动因是印度市场对美国企业来说,仍是全球范围内封闭性较高的市场之一,美国希望通过关税手段迫使印度进一步开放市场。
扎多尔诺夫的分析将焦点转向美国近期日益强硬的贸易政策。自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的贸易政策明显趋于强硬,接连出台了多项针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措施。首先,美国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进口商品加征了关税,接着,美国又宣布计划对钢铁、铝制品以及汽车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逐步扩大关税范围和覆盖的国家。
在这一系列贸易行动中,4月2日美国发布的关税声明被认为是政策的一个高峰。该声明提出,所有进口商品将实施10%的基本税率,而对于个别国家,根据其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加“相互”关税。这意味着,根据各国的贸易政策和市场开放状况,美国会在基本税率的基础上额外加征关税,目的是增强美国在双边贸易中的谈判能力。
然而,这一强硬的关税政策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一周后,美国宣布暂停了关税上调计划,这一政策转向引发了与多个贸易伙伴的后续谈判。各国纷纷与美国磋商,围绕关税暂停后贸易规则、市场准入等议题展开讨论,试图在关税政策重启之前达成更符合自身利益的贸易共识。
对于美国针对印度的关税措施,扎多尔诺夫进一步分析指出,印度国内市场的准入规则和行业监管长期以来对外国企业设置了较多限制,这使得美国企业在印度市场拓展业务时面临许多障碍。关于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问题,扎多尔诺夫认为,外界误读了美印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这并非美国加征关税的关键因素。美国的真实意图是通过关税压力,迫使印度进一步开放市场,为美国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进而拓展其在印度市场的发展空间。
目前,关于美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税谈判仍未有明确结果,印度方面也未公开回应美国加征关税的理由。与此同时,美国近期的贸易政策波动让全球贸易格局充满不确定性,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美国未来的贸易政策走向及其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