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国民党军队在积极准备反攻的同时,也加紧了对各地武装力量的收编工作。在浙东地区,一支由王鼎山率领的民间武装力量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成为其重点招安对象。
就在此时,浙东新四军驻地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这封来自王鼎山的信件内容简短却令人震惊:急需40万发子弹,十万火急!落款赫然是王鼎山三个大字。这封看似借条的求救信,让新四军指挥部的同志们都感到十分诧异。 王鼎山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为何敢向新四军提出如此大胆的请求?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新四军又将如何应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王鼎山出生于浙江东部嵊县(原剡县)高风村。当地曾因剡字不吉(两火一刀,象征刀光之灾)而更名。他原本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靠手艺养家糊口。但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地主恶霸横行乡里,百姓苦不堪言。 一次,王鼎山为乡亲仗义执言,与当地恶霸发生冲突。在争执中,他失手将恶霸打死。为防家人遭报复,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十几个兄弟和家人逃往高塘山落草为寇。 高塘山地处三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中还有可耕种的良田,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王鼎山在此立下铁规:只劫富济贫,专挑民愤极大的地主豪绅下手,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这种盗亦有道的做法,使他们在当地百姓的眼中反而成了义匪。 经过15年的经营,王鼎山在高塘山修建了坑道、碉堡等防御工事。但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他们还是陷入了弹药短缺的困境,这才有了向新四军求援的一幕。 说到这段历史,就绕不开另一个关键人物——陈山(化名陈力平)。他早年曾奉命打入当地另一支土匪武装王虎山部,并在此期间与王鼎山结下深厚友谊。后来陈山成功策反王虎山部加入抗日队伍,组建了陈立平支队。 当时王虎山派王鼎山阻拦陈山,但王鼎山不仅没有为难老友,反而赠送了大量武器装备。临别时,陈山对王鼎山说:日后若有困难,尽管来找我。正是这句话,让王鼎山在危难时刻想到了新四军。 然而,40万发子弹对当时装备匮乏的新四军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经过慎重考虑,新四军决定由何克希率主力部队接应王鼎山突围。在成功解救后,王鼎山起初对正式加入新四军有所顾虑,还想继续完成几笔绑票生意。 陈山耐心解释新四军的纪律,最终说服王鼎山释放了所有人质。当王鼎山提出安置部属家属的请求时,陈山爽快地表示已经派人去办了。这份真诚打动了王鼎山,他最终带领全部人马正式加入新四军,并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英雄不问出处。王鼎山虽出身草莽,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