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天,当最新就业数据公布时,整个美国都陷入了沉默,就连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也说不出话来。8月份全国新增就业岗位仅有2.2万个,这个数字创下了近十年来单月最低纪录。
这个2.2万的数字格外刺眼。要知道在往年,即便是最平常的月份,新增岗位也常常能达到十万甚至二十万。更令人担忧的是,就业市场的颓势早有征兆——6月份全国裁员人数首次超过招聘人数,企业不仅停止扩张,反而开始大规模缩减规模,就像商家清仓甩卖一样处理着人力资源。就业市场往往最先感知经济冷暖,如今美国街头充斥着失业者的抱怨,而企业办公室里则弥漫着悲观预期。
走进任何一场招聘会,你都会看到求职者比招聘官更早到达现场。等候队伍蜿蜒曲折,一个普通岗位就能收到上百份简历。快餐店门口贴着暂停招聘的告示,有人无奈地表示投递了60份简历却连拒收通知都没收到。角落里站着手持简历的年轻人,等待一小时仍挤不到面试官面前。人群中不时传来善意的提醒:别执着于全职工作了,先找个临时工过渡吧。
这种局面并非突然出现。从去年年底开始,许多企业就在悄悄收紧开支。他们削减预算、推迟扩张计划,原因很简单:成本上涨、利润下滑、前景不明,不如保守经营。压在企业身上的重担,正是白宫重启的关税战。原材料价格上涨、零部件供应中断、港口运转不畅,供应链就像被过度拉伸的橡皮筋,企业不得不减产、缓产,甚至停产。
经济学家的批评毫不留情。这些以保护本土产业为名的政策,最终却把工人送上了裁员名单。关税政策看似是对外施压,实际效果却是在国内割肉。谁来承担这个代价?超市收银台前的消费者给出了答案。
在芝加哥的一家连锁超市,小家电区的价签已经更新。原本10美元的进口小电器现在标价13美元,旁边还附有说明:因关税调整导致价格变动。收银台前的顾客无奈叹气,表示现在只买打折商品,品牌和品质都成了次要考虑。这样的场景在全美各地上演。商家无法独自消化增加的成本,只能转嫁给消费者。而普通民众无力反抗,只能在每次购物时默默为贸易战买单。有人给这种现象起了个贴切的名字——隐形税。
这种缓慢的价格上涨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换新手机的计划被无限期推迟,坏掉的微波炉选择维修而非更换。家庭开支开始精打细算,外出就餐次数减少,孩子的课外班也要精挑细选。表面上看都是小事,但每个节俭的选择背后,都是工资停滞与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
受影响的远不止零售业。制造业在夹缝中艰难求生,铁锈地带的工厂订单不稳定,成本报表一片赤字。农业州同样叫苦不迭,粮食滞销,农机价格飞涨。愤怒的农民质问:这就是所谓的保护吗?华盛顿街头出现了新的抗议活动,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组织联合发声,标语直白有力:我们不是战场,我们是收银台。质疑声不仅来自反对党,连一些党内议员也开始呼吁重新评估贸易政策,直言保护主义不是万能药,反而可能成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回想当初让中国承担关税的承诺,现实却让美国消费者成了最终买单的人。从一袋大米到一台微波炉,甚至一双运动鞋,每次购物都要反复权衡。工作岗位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增长,反而遭遇寒流;制造业回流遥遥无期,企业利润却率先缩水。对企业来说,最大的恐惧就是不确定性——成本像踩了油门的汽车不断攀升,政策却像打着转向灯却不确定方向。
一位人力资源主管坦言,这几个月收到的简历堆积如山,招聘岗位却少得可怜。过去要安排三轮面试的岗位,现在连一轮都不愿开展,就怕刚招到人又遭遇预算削减。只要人力预算不松动,团队规模就不可能扩大。招聘冻结的通知出现在无数企业的内部邮件中。
就业市场就像最灵敏的经济晴雨表。8月仅2.2万的新增就业让人哑口无言,过去那种轻松招聘的日子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6月开始的裁员潮成为转折点,将无数人的生活推到了悬崖边缘。在职者不敢消费,失业者急于寻找兼职。这种连锁反应层层传导:消费收缩导致企业更加谨慎,投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普通消费者的故事更令人心酸。有年轻夫妇表示,去年还计划更换洗衣机,今年却选择维修旧机器。他们的收据本记录着每一笔精打细算的开支。路边跳蚤市场因此火爆,二手家电摊位前总是围满顾客。摊主不厌其烦地演示着电器功能,买家则反复询问保修期限。节俭已经成为全民共识,连冲动消费的力气都没有了。
政策制定者到了必须直面问题的时候。关税战还要持续多久?会不会出台退出机制?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政策预期?在选举年,华丽的竞选口号固然响亮,但老百姓更关心实实在在的生活账本。当政客们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时,普通民众却在生活成本的重压下节节败退,这笔账该怎么算?
贸易政策本就复杂,既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成为情绪宣泄的出口。谈判桌上需要筹码,但企业生产更需要稳定的秩序。对外施压看似强硬,内部承受的压力才是真正考验。打乱供应链容易,重建市场信心却难上加难。市场最害怕的不是坏消息,而是不确定性。行业协会提出具体诉求:关税调整能否更具可预测性?征税清单能否动态评估?制造业急需喘息空间。消费者组织也在呼吁控制生活成本,避免每次购物都被隐形税绑架。这些声音正在汇聚成强大的民意压力,一层层向上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