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A股就像在3900点门口打转的倔脾气孩子,进三步退两步,不少兄弟都问帮主,这震荡啥时候是个头?做了二十年财经记者,见过太多市场磨底的行情,越是这种时候越得沉住气,今天就从六个维度给大家扒扒下周的机会和风险。
下周最大的看点就是周一下午3点的国新办发布会!虽然不可能复制去年9.24暴涨行情,但可能有三大超预期点:
1. 金融政策微调:央行刚把逆回购操作改为"多重价位中标"(精准放水信号);2. 产业政策加码:储能、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等重磅文件可能落地;3. 消费刺激新政:国庆黄金周前可能推出旅游、零售补贴政策。但提醒一句:节前效应已经开始发酵——过去10年国庆前一周沪指平均跌1.2%,交投清淡是常态。
先看政策面这颗定心丸,最近管理层可没闲着。注册制改革就像给市场装了新导航,优质公司更容易上来,差公司也更容易被淘汰。还有十个地区启动的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土地、技术这些资源能更自由流动,相当于给优质资产开了绿色通道。央行这边也一直说要保持资金合理充裕,就像给市场备着暖手宝,冷的时候能随时取暖。
再说说外围市场这个"远房亲戚"的影响。美联储这周刚降了25个基点的利息,虽然比有些人预期的少,但总算给全球资金松了绑。鲍威尔讲话听着中性,没说太多狠话,这种"不激进"的态度反而让资金更敢动了,就像请客吃饭主人说菜够了,客人反而更自在。不过要注意,美股那边有点冲高回落,这种情绪可能会传染过来,下周初可能要先受点小影响。
技术面上,沪指在3900点附近已经磨了半个多月,就像筑起一道心理篱笆。3850点这个位置很关键,既是5日均线又是前期平台,相当于市场的安全垫,要是跌破了就得小心。创业板虽然创了新高,但MACD红柱在缩短,就像人跑得太急鞋带松了,得提防踩空。成交量最近维持在两万多亿,不算冷清,但要突破关键点位还得再加把劲,就像拉车爬坡,力气不够可不行。
资金流向这块,北向资金最近可是真金白银在加仓,连续十一天净流入,九月份快买了四百亿。这些聪明钱主要往通信设备、半导体这些科技成长股里扎,就像蜜蜂往花丛里飞。但要注意,他们对传统消费股有点冷淡,家电、纺织这些板块在被悄悄减持,这风向得看明白。
市场情绪呢,这周有点像狂欢后喝杯凉茶,恐慌与贪婪指数从75降到62,大家没那么狂热了。创业板那边之前太火,现在稍微降温不是坏事,就像吃火锅中间喝口酸梅汤,不容易上火。但成交量没明显萎缩,说明资金还在场上,只是出手更谨慎了。
消息面上有两个事得留意,墨西哥要对咱们一千多种商品加关税,这对外贸企业是个小考验。但另一边,华为的全球发布会下周在巴黎开,科技圈估计又有新动静,相关板块可能会被带起来。一正一负之间,更得挑那些有真本事的公司。
基于这些情况,下周策略帮主给大家划个重点。仓位上建议六成打底,留三成机动资金,就像开车备着刹车,遇到情况能及时应对。进攻方向可以盯着科技成长里的半导体、机器人,这些既是北向资金加仓的,又有政策支持,相当于踩着双保险。防御的话看看低估值蓝筹,银行保险这些,还有黄金板块,降息周期里它们就像冬天的棉裤,保暖又实在。
要特别警惕两类股,一是涨得太疯的高估值科技股,就像刚摘的烫手山芋,拿不住容易被烫着;二是受关税影响大的外贸敏感行业,别不当回事。
做了二十年财经记者,见过太多3900点反复拉锯后走出趋势的行情。关键不是猜涨跌,而是看清资金在往哪扎堆,政策在往哪使劲。下周重点看三个信号: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能不能超八十亿,沪指能不能站稳3850点,科技股成交量能不能放大。只要这几个信号没问题,就不用太慌。市场震荡就像天气变脸,有准备的人才能稳稳赚钱,咱们一起盯着信号,理性布局,不追热点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