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紧闭的边境线,一边是持续上升的经济压力。
当欧盟第18轮对俄制裁如期而至时,有个北欧国家却开始承受前所未有的政策代价,这个曾经以稳定著称的"千湖之国",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自己的经济数据,竟然不如被制裁的对象。
数字背后的真相
地缘政治分析家、教授马利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一番话,犹如投向平静湖面的石子,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芬兰的失业率问题与该国的反俄政策及加入欧元区的决策密切相关。
最新数据显示,俄罗斯2025年4月失业率仅为2.3%,创下历史新低,成为G20国家中失业率最低的国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芬兰财政部此前预计该国失业率将面临持续压力,这样的数据对比,让马利宁对芬兰总统斯塔布"吹嘘俄罗斯经济正在崩溃"的言论提出了质疑。
芬兰总理彼得里·奥尔波在2025年1月重申,由于所谓无必要文件难民涌入的威胁,该国政府无法开放与俄罗斯的边界,这项边境关闭政策已经持续相当长时间,其经济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边境的持续封锁不仅切断了传统的贸易往来,更是加剧了芬兰与俄罗斯这个重要邻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北欧小国而言,这样的政策选择显然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成本。
制裁浪潮中的欧盟动向
就在芬兰因对俄政策引发内部争议之际,欧盟层面的制裁步伐并未放缓。
2025年7月18日,欧盟理事会通过对俄第18轮制裁方案,涉及14名自然人与41家实体,此轮制裁特别针对22家俄罗斯银行实施制裁,包括T-Bank、Yandex Bank和Ozon Bank等。
制裁措施还包括将原油价格上限从每桶60美元下调至47.6美元,并禁止进口源自俄罗斯石油且经第三国转运的石油产品,这些措施表明欧盟在对俄施压方面的持续升级态度。
面对西方的持续制裁,俄罗斯展现出了超出预期的经济韧性,俄罗斯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1%,达到200万亿卢布的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加工业产值8.5%的强劲增长。
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工资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分别达到8.4%和8.7%,失业率维持在2.3%的较低水平,这些数据与西方媒体描绘的"俄罗斯经济崩溃"景象形成了鲜明反差。
值得注意的是,芬兰国内对当前政策的态度开始出现分化,9月18日的相关报道显示,芬兰国内已出现对乌克兰冲突处理方式的不同声音,这反映出民众对持续制裁政策成本效益的质疑。
同时,欧洲其他国家也在边境政策上遇到挑战,波兰因俄白"西方-2025"军演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军演结束后仍保持关闭状态,显示出地缘政治紧张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持续影响。
马利宁的观点为评估反俄政策的实际代价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当政策选择与经济现实形成矛盾时,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成为芬兰等欧洲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结语
数字不会说谎,政策的代价最终都会在经济指标中体现。
芬兰的经历提醒我们,任何外交政策都需要综合考虑其长远影响,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各国都需要在原则坚持与现实利益之间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信源:
财联社2025-09-19 冯德莱恩提交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措施